高血压
推荐科室
心血管内科
概述

         高血压(hypertensive disease)是一种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出现相应的后果。

        本病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由于部分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高血压又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黑人、肥胖、吸烟、脑力劳动者等人群发病率较高。长期、系统、正规的抗高血压治疗有助于减慢病情发展、防止靶器官损害及提高生活质量。

        高血压一般分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通常人们所指的高血压为原发性高血压。

病因描述
(一)遗传因素:父母均有高血压,子女的发病率高达46%。约60%高血压患者可询问到有高血压家族史。 (二)环境因素: 1、饮食:摄盐越多,血压水平和患病率越高。钾摄入量与血压呈负相关。 2、精神应激:长期精神紧张,从事脑力劳动者和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中听力敏感性减退者换高血压可能性大。 (三)其他: 1、体重:超重和肥胖是血压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 2、避孕药:服避孕药妇女血压升高发生率及程度与服药时间长短有关; 3、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SAHS患者50%有高血压,高血压程度与SAHS病程有关。 (四)继发性高血压是指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
症状描述
(一)大多数起病缓慢、渐进,一般缺乏特殊的临床表现,仅在测量血压时或发生心、脑、肾等并发症时才发现。一般常见症状有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呈轻度持续性,多数症状可自行缓解,在紧张或劳累后加重。症状一般与血压高低水平有关。典型的高血压头痛在血压下降后即可消失。高血压患者还可出现受累器官的症状,如胸闷、气短、心绞痛、多尿等。血压岁季节、昼夜、情绪等因素有较大波动。 (二)少数患者病情急骤发展。舒张压≥130mmHg,并有剧烈头痛、呕吐、视力模糊、眼底出血等症状,严重时会发生神志不清、抽搐。这就属于急进型高血压和高血压危重症。如不及时有效降压治疗,预后很差,常死于肾衰竭、脑卒中或心力衰竭。
检查
1、血压测量:在未用抗高血压治疗的情况下,非同日三次测量,收缩压均≥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者,可确诊为高血压。 2、实验室检查:可帮助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诊断和分型,了解靶器官的功能状态,尚有利于治疗时正确选择药物。血尿常规、肾功能、尿酸、血脂、血糖、电解质(尤其血钾)、心电图、胸部X线和眼底检查应作为高血压病病人的常规检查。
诊断鉴别
诊断: 安静休息坐位时采用经核准的水银柱或电子血压计测量右上臂肱动脉部位血压。 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按血压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2,3级。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单列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亦应该诊断为高血压。 鉴别: 一旦诊断为高血压,应鉴别是原发性还继发性。
并发症
1、高血压危象; 2、高血压脑病; 3、脑血管病; 4、心力衰竭; 5、慢性肾衰竭; 6、主动脉夹层。
治疗
(一)治疗原则: 1、轻型无靶器官损害者,应先行非药物治疗3-6个月,无效则药物治疗。 2、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应遵循长期、系统、个体化的原则,以期稳定、安全地控制血压。同时应高度重视对靶器官的保护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3、除服降压药外,应注意改变生活行为。减轻体重,减少钠盐摄入。戒烟酒等。 (二)用药原则: 1、用药对象:高血压2级或以上患者(≥160/100mmHg);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者已经有心、脑、肾靶器官损害和并发症者;凡血压持续升高,改善生活行为后血压仍未获得有效控制患者。 2、血压控制目标值:原则上应将血压降到患者能最大耐受的水平。目前一般主张血压控制目标至少<140/90mmHg。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者,应控制在<130/80mmHg。老年收缩期性高血压的降压目标水平,收缩压140~150mmHg,舒张压<90mmHg但不低于65~70mmHg。 3、合理选择和应用五大类降压药。
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