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
推荐科室
风湿免疫科
概述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主要侵犯脊柱,并可不同程度的累及骶髂关节和周围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本病特点为腰、颈、胸段脊柱关节和韧带以及骶髂关节的炎症和骨化,髋关节常常受累,其它周围关节也可出现炎症。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眼、肺、心血管和肾等多系统损害。本病一般类风湿因子呈阴性,故属于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以青少年男性多发,发病年龄为20~30岁,有明显家族性发病倾向,与HLA-B27基因相关。

病因描述
(一)家族史;(二)过敏体质;(三)遗传环境因素。
症状描述
(一)强直性脊柱炎关节急性或疼痛;强直性脊柱炎的起始症状或在病程中绝大部分合并有暂短的或永久的关节的症状。 (二)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全身性慢性进行性炎症性疾病,除了累及脊柱、外周关节和肌腱。韧带附着点外,尚可累及全身其它组织和器官。   1.虹膜炎或红膜睫状体炎:临床表现为急性发作,常单侧发病,症状有眼疼痛、流泪、畏光等。体检可见角膜周围充血、虹膜水肿。如红膜粘连,则可见瞳孔收缩,为缘不规划。裂隙灯检查可见角膜周围充血、红膜水肿。如虹膜粘连,则可见前房有大量渗出和 2.心脏病变:大约有3.5%-10%的病人心脏可以受累,临床包括主动脉瓣闭锁不全、二尖瓣闭锁不全、心脏扩大、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 3.肺部表现:病变表现现多为双肺上部的纤维化、囊状炎、甚至空洞形成,随病变的进展病人可出现咳嗽、咯痰、咯血、气短等症状,也可出现反复发作的肺炎和胸膜炎。 4.耳部病变:强直性脊柱炎的病人中约有29%发生慢性中耳炎,为正常人的4倍,强直性脊柱炎合并慢性中耳炎的病人多见于合并有其它关节外病变的病人。 5.神经系统病变:强直性脊柱炎神经系统的病变多由于脊柱强直和严重的骨质疏松,即使轻度外伤也易招致脊柱骨折和颈椎脱位而引起的脊髓压迫,造成不同程度的截瘫、根性疼痛或知觉减退,以及运动障碍等。 6.肾脏损害:强直性脊柱炎病人的肾脏损害,主要表现为肾淀粉样变性和lgA肾病。
检查
1.血液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升高,淋巴细胞比例稍加,少数病人有轻度贫血(正细胞低色素性),血沉可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血清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加,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可增加,血清补体C3和C4常增加。约50%病人碱性磷酸酶升高,血清肌酸磷酸激酶也常升高。血清类风湿因子阴性。虽然90%~95%以上AS病人HLA-B27阳性,但一般不依靠HLA-B27来诊断AS,HLA-B27不作常规检查。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放射线证据。 2.X线检查:对AS的诊断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约98%~100%病例早期即有骶髂关节的X线改变,是本病诊断的重要依据。早期X线表现为骶髂关节炎,病变一般在骶髂关节的中下部开始,为两侧性。开始多侵犯髂骨侧,进而侵犯骶骨侧。可见斑点状或块状骨侧明显。继而可侵犯整个关节,边缘呈锯齿状,软骨下有骨硬化,骨质增生,关节间隙变窄。最后关节间隙消失,发生骨性强直。脊柱病变的X线表现,早期为普遍性骨质疏松,椎小关节及椎体骨小梁模糊(脱钙),由于椎间盘纤维环附带部椎骨上角和下的破坏性侵蚀,椎体呈“方形形椎”,腰椎的正常前弧度消失而变直,可引起一个或多个椎体压缩性骨折。病变发展至胸椎和颈椎椎间小关节,间盘间隙发生钙化,纤维环和前纵行韧带钙化、骨化、韧带骨赘形成,使相邻椎体连合,形成椎体间骨桥,呈最有特征的“竹节样脊柱”。
诊断鉴别
1.下腰背痛的病程至少持续3个月,疼痛随活动改善,但休息不减轻;2.腰椎在前后和侧屈方向活动受限;3.胸廓扩展范围小于同年龄和性别的正常值;4.双侧骶髂关节炎Ⅱ-Ⅳ级,或单侧骶髂关节炎Ⅲ-Ⅳ级。如果患者具备4并分别附加1-3条中的任何1条可确诊。 本病需与类风湿关节炎、椎间盘突出、脊柱结核相鉴别。
并发症
本病易并发心脏、眼、肺、心血管和肾等相应病变。
治疗
治疗目的在于减轻疼痛,延缓病情的进展及保持关节的功能。 (一)注意对病人宣教、并进行颈胸腰椎的锻炼,避免过度负担和剧烈运动。 (二)理疗:理疗一般可用热疗、脉冲磁疗等,以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使肌肉放松,减轻疼痛,有利于关节活动。 (三)药物治疗: 1.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主要用于缓解疼痛、晨僵及增加关节活动度。常用药有双氯芬酸、塞来昔布。 2.缓解病情抗风湿药:用于控制病情活动,一直病变进展。常用药有柳氮磺吡啶和甲氨蝶呤。 3.糖皮质激素:一般情况下不用糖皮激素治疗,但在急性虹膜炎或外周关节炎用NSAIDs治疗无效时,可用激素局部注射或口服。 4.雷公藤:有消炎止痛作用,但不良反应较多,可酌情选用。 (四)手术治疗:严重关节畸形或活动受限者,可选择行椎体楔形骨切除术、脊柱畸形矫正术、全髋关节置换术等手术治疗。
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