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
推荐科室
血液科
概述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缺少铁质而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一种常见贫血。典型病例贫血是属于小细胞低色素型。本病是贫血中常见类型,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在生育年龄妇女(特别是孕妇)和婴幼儿这种贫血的发病率很高。主要的危险因素月经期妇女为月经过多,青少年为营养因素,中老年缺铁性贫血患者应警惕消化道肿瘤。本病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治愈率为80%。

病因描述
(一)需铁量增加而摄入量不足 在生长快速的婴幼儿、儿童,月经过多、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妇女,铁的需要量增多,如果饮食中缺少则易致铁性贫血。 (二)铁的吸收不良 因铁的吸收障碍而发生缺铁性贫血者比较少见。(三)失血 消化道出血如溃疡病、癌、钩虫病、食道静脉曲张出血、痔出血、妇女月经过多和溶血性贫血等。
症状描述
(一)一般表现:面色萎黄或苍白,倦怠乏力,心悸不适,头晕头痛,耳鸣眼花等非特异性症状。 (二)皮肤粘膜及其附属器:患者皮肤干枯,毛发干燥脱落。指甲可变薄脆或呈扁平甲、反甲或匙状甲。 (三)各系统表现:可诉心慌、气短,久病者可发生心脏扩大和贫血性心脏病;消化系统症状可有食欲不振、便稀或便秘等。
检查
1. 血象:呈现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大多正常或有轻度增多,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减少,血小板计数高低不一。 2. 骨髓象:呈现增生活跃中晚幼红细胞增多。粒细胞系统和巨核细胞系统常为正常。核分裂细胞多见。骨髓涂片作铁染色后,铁粒幼细胞极少或消失,细胞外铁亦缺少。 3. 生化检查: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以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改变明显,血清铁蛋白是反映机体铁储备的敏感指标,IDA时降低。
诊断鉴别
(一)隐性缺铁前期:血清铁水平正常,血清铁蛋白降低,骨髓铁储备减少(二)隐性缺铁期:铁储备耗竭,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升高,但血红蛋白是正常。(三)缺铁性贫血: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明显减少,呈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12μg /L,转铁蛋白饱和度<15%, Hb<120g/L(女性<110g/L)。需与地中海贫血、慢性炎症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等鉴别。
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易感染,如伴有口腔炎、舌炎等;严重持久的贫血可导致贫血性心脏病,甚至心衰。
治疗
(一) 病因治疗 1.防治寄生虫病,如驱除钩虫等。 2.治疗慢性胃肠疾患。 3.积极治疗慢性失血。 4.给易感人员以预防性铁剂治疗。 (二)铁剂治疗 1.口服铁剂:如硫酸亚铁、富马酸铁、枸橼酸铁铵、力蜚能等 2.注射用铁剂:不能耐受口服铁剂、胃肠道疾病、铁吸收障碍或急需增加铁供应者可选用。如:右旋糖酐铁、山梨醇铁。
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