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集性头痛
推荐科室
神经内科
概述

丛集性头痛是原发性神经血管性头痛之一。其特点为短暂、剧烈爆炸样头痛发作,位于一侧眼眶、球后和额颞部,伴同侧眼球结合膜充血、流泪、鼻塞和(或)Horner综合征。丛集期持续数周至数月。好发于男性。无家族遗传史。发病年龄多在20-40岁,高峰在25-30岁。为少见的头痛类型,国外资料显示患病率为0.033%-0.4%。中国1986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丛集性头痛患病率较低,为0.0048%。

病因描述
丛集性头痛的确切病因与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目前,学者们多认为下丘脑在启动丛集性头痛的发作中占有关键性地位。下丘脑与皮质-边缘通路有联系,后者正是涉及痛觉的情绪反应与认知方面的结构。 遗传因素在丛集性头痛的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3%-20%的患者有家族史。
症状描述
(一)头痛:某段时间内频繁出现短暂发作性急剧烈的难以忍受的单侧头痛。 (二)自主神经症状:头痛侧流泪、结膜充血、鼻充血、鼻塞、流涕、头面部变红或苍白。 (三)全身性症状:心动过缓、眩晕、共济失调。
检查
1.颅脑CI或MRI排除颅内、外其他引起头痛的器质性疾病。功能MRI显示发作期同侧下丘脑灰质激活。 2.做组织胺试验可诱发典型疼痛即可诊断。
诊断鉴别
(一)符合下述第2-4项的发作至少5次。 (二)重度或极重度单侧眼眶、眶上区和(或)颞部疼痛,若不治疗,症状可持续15-180分钟。 (三)头痛至少伴有1项以下特征:1.同侧结膜充血和(或)流泪;2.同侧鼻充血和(或)流涕;3.同侧眼睑水肿;4.同侧额部和面部流汗;5.同侧瞳孔缩小和(或)上睑下垂;6.不安感或激惹。 (四)发作频率隔1天至每天8次。 (五)不是由其他疾病所致。 本病需与偏头痛、其他三叉自主神经性头痛鉴别。
并发症
1.颅内高压 2.偏头痛
治疗
发作期治疗: (一)吸氧(100%氧气8-10L/mim, 10-15min); (二)舒马普坦或二氢麦角胺可迅速缓解头痛;泼尼松40-60mg/d,口服1周,典型可见戏剧性改善,疼痛可在数小时内,多可在2d内消退,第2周逐渐减量停药。
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