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
推荐科室
神经内科
概述

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短暂、剧烈疼痛而不伴三叉神经功能破坏的症状,称三叉神经痛。常于40岁后起病,女性多余男性。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本病是以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周期性发作,阵发性剧烈疼痛为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疼痛剧烈,痛如放电、刀割样,常人难以忍受。说话、刷牙或微风拂面时都会导致阵痛,阵发性时的剧烈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

病因描述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多数认为其病变在三叉神经的周围部分,即在三叉神经半月节感觉根内。根据显微外科和电镜观察,可能与小血管畸形、岩骨部位的骨质畸形等因素有关,而引起疼痛发作。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多有明确的病因: (一)颅底或桥小脑角肿瘤 (二)转移瘤 (三)脑膜炎 (四)脑干梗死 (五)多发性硬化症
症状描述
(一)神经痛:痛性抽搐,发作时可伴有同侧面肌抽搐、面部潮红、流泪和流涎。 (二)触发点:疼痛发作常由说话、咀嚼、刷牙、洗脸等动作诱发,甚至风吹或响声也能引起发作。有些病人触摸鼻旁、口周、牙龈、眉弓内端等区域即可引起疼痛发作,这些敏感区域称为“扳机点”或“触发点”。 (三)局部皮肤粗糙,眉毛脱落。
检查
无特殊辅助检查
诊断鉴别
典型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根据疼痛发作部位、性质、触发点的存在,神经系统检查有无阳性体征,结合起病年龄,不难做出诊断。早期易误认为牙痛,一部分患者已多次拔牙而不能疼痛缓解。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发病年龄较轻,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应作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对部分患者,尚需作葡萄糖耐量试验以排除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可能。 本症需与牙痛、副鼻窦炎或肿瘤、半月神经节附近的肿瘤、膝状神经节痛、舌咽神经痛、血管性偏头痛等疾病相鉴别。
并发症
1.半侧面部痉挛。 2.皮肤粗糙 3.跳动、抽搐 4.面部潮红 5.高血压 6.抑郁症
治疗
(一)药物治疗:是基本治疗。 1.卡马西平:是首选治疗药物。对三叉神经痛有较好的疗效,一般自小剂量开始,初服100mg,2/d,以后每日增加100mg,直疼至痛控制或不能耐受时为止。通常有效剂量宜为200mg,3-4/d。副作用可有嗜睡、恶心、呕吐、眩晕、共济失调、药诊和白细胞减少等。一般不严重,减量或停药可消除。 2.苯妥英钠:通常剂量为0.1-0.2g,2-3/d,日总量不宜超过0.6g。副作用有齿龈增生、共济失调、白细胞减少等。 3.加巴喷丁:单独使用或与其他药物合用,效果较好。 4.巴氯芬或阿米替林。 5.氯硝西泮。 6.维生素B族药物:维生素B1、B6各10-20mg,3/d。维生素B12 100-200μg,肌注1/d。 (二)神经阻滞疗法:当药物治疗无效或有不良反应时,而疼痛严重者可行神经阻滞疗法。最常用的注射药物为无水酒精。三叉神经半月节或周围支,因感觉神经受破坏而止痛。疗效可持续数月至数年,但易复发。 (三)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用于长期用药无效或无法耐受者。该术优点为可选择性破坏三叉神经的痛觉纤维,而基本上不损害触觉纤维。近期疗效尚可,但容易复发。一般做1-2次,间隔1-2天。 (四)手术治疗:适用于药物和神经阻滞治疗无效者。常用的有三叉神经周围支切断术、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目前较少应用,因手术后可引起患侧面部麻木。
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