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梅毒
推荐科室
神经内科
概述

神经梅毒为苍白密螺旋体(梅毒螺旋体)感染神经系统所引起的疾病,神经梅毒是梅毒的晚期表现。早期梅毒主要侵犯皮肤和黏膜,晚期梅毒则侵犯内脏,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神经梅毒分为先天性与后天性梅毒两类。先天性梅毒系母体内的梅毒病原经胎盘传给胎儿所致,后天梅毒患者通过性行为感染给对方。神经梅毒侵犯的病变部位较广,包括脑脊髓炎、血管和脑、脊髓实质等,也可合并存在。 大多数神经梅毒经积极治疗和检测,均能得到较好转归。但神经梅毒的预后一定意义上与梅毒的类型有关,如:麻痹性神经梅毒患者若未进行治疗,3-4年死亡。而脊髓梅毒预后不确定,大多数可缓解或改善。

病因描述
(一)感染:感染途径有两种,后天传染是通过性行为而感染梅毒螺旋体,先天梅毒则是通过胎盘由患病母亲传染给胎儿,即:胎传梅毒。 (二)脑膜炎改变可导致蛛网膜粘连而引起脑神经受累或脑脊液循环受阻发生阻塞性脑积水。 (三)增生性动脉内膜炎致使血管管腔闭塞,血流受阻,导致脑组织缺血和软化,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神经纤维脱髓鞘。
症状描述
神经梅毒依据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分为五种: (一)无症状性神经梅毒:患者无症状,仅脑脊液呈轻度炎性反应,梅毒血清反应阳性。 (二)梅毒性脑膜炎:从梅毒感染到发病约为数周至数个月,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起病。急性起病者与其他脑膜炎的表现没有区别,表现为低热或中度发热,头痛、呕吐、脑膜刺激症状;重者谵妄、癫痫发作和意识障碍,并伴有视神经、面神经、外展及听神经等多数性颅神经麻痹。 (三)血管型梅毒:常在梅毒感染后2-10年后发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但无明显脑膜刺激症状;常以突然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偏瘫而就医。 (四)脊髓痨:起病隐袭,潜伏期长,多于感染后8-12年发病。表现为进行性两下肢进行步态不稳、夜间不敢走路,两足似踩在棉花胎上;检查时双下肢除感觉缺失,阿-罗瞳孔,两下肢腱反射降低或消失,伴剧烈闪电样疼痛。 (五)麻痹性痴呆:常在感染后10-20年发病。临床症状以进行性痴呆合并神经损害征象为主。
检查
1.脑脊液检查:梅毒性脑膜炎型可见白细胞明显增加,可达300-700X10E6/L、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中等度升高,0.5-1.0g/L左右,糖和氯化物含量正常,梅毒抗原、抗体阳性。脑膜血管梅毒型中白细胞增多、蛋白质增高、梅毒抗体阳性。麻痹性痴呆型白细胞增多,轻至中度蛋白质增高,以球蛋白增高为主,梅毒抗原、抗体阳性。 2.颅脑CT、MRI:神经梅毒可以有多种影像学表现,但均缺乏特异性,包括脑萎缩、白纸病变、肉芽肿、皮层或皮层下梗死,以及脑膜强化等。 3.非特异性螺旋体检测试验:包括性病检查试验、快速血浆抗体试验和梅毒螺旋体凝集试验。 4.特异性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常用方法有螺旋体固定术试验和荧光螺旋体抗体吸附试验。
诊断鉴别
诊断依据:1.先天或后天梅毒感染史;2.有神经梅毒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阿-罗瞳孔;3.血清和脑脊液梅毒特异性试验阳性。综合分析,方可确诊。 本病需与各种类型的脑膜炎、脑炎、脑血管病、各种原因引起的痴呆、脊髓或周围神经疾病等相鉴别。
并发症
1.麻痹性痴呆 2.脊髓痨 3.多颅神经麻痹 4.交通性脑积水 5.颅内压增高
治疗
神经梅毒的治疗首选大剂量青霉素,应及时、足量、足疗程,对于无症状或有症状的梅毒患者均可使用且安全有效。治疗包括驱梅治疗和对症治疗。 (一)驱梅治疗: 1.药物首选为青霉素G,一般用1800-2400万U/d、静脉滴注,连用两周。 2.普鲁卡因青霉素:每日240万U,肌肉注射。 3.头孢曲松钠:2g/d,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用14天。 (二)对症治疗:卡马西平用于闪电样疼痛,每次0.1-0.2g,每日3次。阿托品、甲氧氯普胺和吩噻嗪类对内脏危象有效。其他还有抗癫痫治疗,抗精神病治疗及骨关节保护治疗。 治疗结束后每三个月应重复梅毒血清学检查,如仍为阳性,应重复治疗,并随访至恢复正常为止。
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