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素瘤
推荐科室
肿瘤科
概述

黑色素瘤是由异常黑素细胞过度增生引发的常见的皮肤肿瘤,恶性程度极高,占皮肤肿瘤死亡病例的极大部分。多发生于皮肤或接近皮肤的黏膜,也见于软脑膜和脉络膜。临床可分表浅蔓延型、雀斑型、结节型、肢端色斑样黑素瘤。其发病率随人种、地域、种族的不同而存有所差异,白种人的发病率远较黑种人高,居住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白种人其发病率高达17/10万。本病好发于30~60岁。症状主要为迅速长大的黑色素结节,病损不断扩大,硬度增加,伴有痒痛感觉,晚期由血流转移至肺、肝、骨、脑诸器官。由于医生及病人对其严重性认识不足,一般在就诊时往往已为时太晚,治疗效果极不满意。结节型黑色素瘤在转移前接受过治疗的患者,5年存活率约50%~60%。

病因描述
恶性黑色素瘤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二级日光灼伤(有水泡形成)比之一般性日晒在本病致病原因中作用更大,其他易患因素还有:1、白发、蓝眼、苍白皮肤,白人易患。2、黑人或肤色暗深的人鲜患此病,若发生亦以足、手掌发白处皮肤为主。3、多数学者认为恶性黑色素瘤约近一半发生在已有的黑痣基础上。4、发育不良痣综合症,这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患此症者周身布满大、扁、平、外形不整、菲薄、颜色不一的痣,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在多数患者衍生恶性黑色素瘤。5、大型先天性痣,超过2cm者恶变危险性增高。
症状描述
色素性皮损有下列改变者常提示有早期恶性黑色素瘤的可能: (一)颜色:大多数恶性黑色素瘤有棕、黑、红、白或蓝混杂不匀,遇皮痣出现颜色改变,应特别提高警惕。 (二)边缘:常参差不齐呈锯齿状改变,为肿瘤向四周蔓延扩展或自行性退变所致。 (三)表面:不光滑。常粗糙而伴有鳞形或片状脱屑。有时有渗液或渗血,病灶可高出皮面。 (四)病灶周围皮肤可出现水肿或丧失原有皮肤光泽或变白色、灰色。 (五)感觉异常:局部常有发痒、灼痛或压痛。当发生上述变化时,强烈提示有恶性黑色素瘤之嫌。
检查
1.抗人黑色素瘤血清做间接免疫荧光标记黑色素组织,当抗血清稀释为1∶2时,最高阳性率可达89%。 2.用Vacca双PAP免疫酶标记法标记测定,当抗血清稀释度为1∶400时,82.14%呈阳性反应。 3.色素原检查 黑色素原经肾排出后氧化,使尿液呈暗褐色,称黑色尿。若在尿液中加入氯化铁、重铬酸钾、硫酸,可促进其氧化,再加硝酸钠,尿液呈紫色;先加醋酸,再加氢氧化钠,尿液呈蓝色. 4.病理切片检查。
诊断鉴别
黑色素瘤诊断一般不难,少数不典型者,要靠病理检查证实。间接免疫荧光标记黑色素组织、双PAP免疫酶标记法标记测定及色素原检查有助于诊断,对“无色素”或少色素黑色素瘤的诊断以及鉴别良性痣细胞瘤及其是否恶变均有帮助。 鉴别诊断包括基底细胞癌,脂溢性角化症,发育不良痣,蓝痣,皮肤纤维瘤,各种型别的痣,血管瘤(特别是手和足),静脉湖,化脓性肉芽肿和疣。
并发症
早期可发生转移,转移部位多见肺、脑。晚期可能并发淋巴结等部位的远隔转移。
治疗
(一)外科治疗: 1.活检手术; 2.原发病灶切除; 3.区域淋巴结清除术; 4.姑息性切除术。 (二)放射治疗:对原发灶一般不采用放射治疗,而对转移性病灶用放射治疗。 (三)化学治疗。
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