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
推荐科室
胃肠外科
概述

部分肠管及其系膜套入邻近肠腔内, 肠套叠占肠梗阻的15%~20%。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肠套叠,前者多发生在2岁以下婴幼儿。而继发性肠套叠是由肠壁或肠腔器质病变所诱发,成年人多见。根据套叠部位又分为:回结型,小肠型和结肠型。

病因描述
成年人肠套叠一般均有明显原因。多数在肠壁长有息肉、乳头状腺瘤或粘膜下脂肪瘤等。当蠕动波将肠壁肿块推向远端时,牵拉该段肠管一起套入远侧肠腔内而形成肠套叠。常见的为6~12月幼儿的小儿肠套叠。一般无明显原因,因而称为自发生肠套叠。有人认为断断奶时随着食物的改变肠道内细菌也起变化,易引起粘膜下Peyer斑炎症肿胀而诱发肠套叠。
症状描述
(一)腹痛:规律性阵发性腹痛,伴有腹胀,呕吐等肠梗阻症状。(二)血便:多为红果酱样。肛指检查手套上有血便。(三)包块:腹部可扪及腊肠样包块,可活动,有压痛,回结型套叠右下腹扪诊空虚感。 (四)X线检查见肠胀气和气液面。回结型、结肠型套叠钡剂灌肠多可见典型的杯状阴影或钳形充盈缺损。
检查
1、腹部X线检查:X线检查肠梗阻征象;2、B超检查显示肠套叠包块。
诊断鉴别
一般行X线、B超诊断,对于诊断比较困难的早期病儿,如一般情况较好,且无肠坏死征象,可酌情进行低压钡剂灌肠,灌肠时,其压力以不超过130厘米水柱(约三市尺高度)为完全,如发现有“杯口状”X线征象,则可进一步证明为肠套迭。小儿肠套叠应与细菌性痢疾、 急性坏死性肠炎、 蛔虫性肠梗阻、过敏性紫癜等胃肠道疾病相鉴别。
并发症
若超过24小时以上,肠管会发生缺血、坏死,则需要手术治疗。若时间更久,肠壁组织穿孔会引起腹膜炎等并发症,甚至有生命危险。
治疗
(一)非手术疗法:适于早期婴儿肠套叠,以钡剂或空气灌肠复位。早期复位率较高。 (二)手术疗法:1.单纯复位术:早期可手法复位成功,即手在套叠的远端,将套入部逆行挤出,避免将套入部从鞘内拉出,以免拉破肠管,复位困难时可对套入部稍用牵引力。完全复位后应观察肠壁血运情况,肠壁无坏死,不需进一步处理。2.肠切除吻合术:已有肠坏死,或复位失败,肠壁损伤严重,都应切除肠管,一期肠吻合术。
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