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性瘫痪
推荐科室
儿科
概述

小儿脑性瘫痪又称小儿大脑性瘫痪,俗称脑瘫。是指从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尚未成熟阶段,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以姿势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症。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症,病变部位在脑,累及四肢,常伴有智力缺陷、癫痫、行为异常、精神障碍及视、听觉、语言障碍等症状。小儿脑瘫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约为1.5%~4%,平均约为2%,近年来国内、外对脑瘫的病因作了更深入的探讨,一致认为胚胎早期阶段的发育异常,很可能就是导致婴儿早产、低出生体重和易有围生期缺氧缺血等事件的重要原因。

病因描述
(一)产前因素:1.遗传因素、2.母体因素、3.妊娠期其他因素;(二)分娩因素;(三)出生后因素。
症状描述
偏瘫、双侧瘫、四肢瘫、动作僵硬、异常动作、运动增强、手足徐动症、舞蹈症、肌强直、肌肉强直、震颤等。
检查
1.实验室检查:新生儿常规血尿便检查、生化电解质检查;母亲与新生儿血型检查、胆红素定性试验、血清总胆红素定量;高龄产妇产前羊水基因、染色体、免疫学检查。 2.电生理检测:①脑电图(EEG):约有 80%的脑瘫患儿有脑电波异常,其中偏瘫的脑电图异常率高。也有可能正常,也可表现异常背景活动,伴有痫性放电波者应注意合并癫痫的可能性。②脑电地形图(BEAM):检测小儿脑发育与脑波变化。③脑磁图;④诱发电位; 视力减退或听力障碍者可分别给予视诱发电位和听诱发电位检查。⑤肌电图; 了解肌肉和神经的功能状态。小儿脑瘫合并肌萎缩者尽可能作此检查。⑥脑阻抗血流图(REG):检查头部血管功能和供血情况。 3.脑CT检查:可见有脑萎缩、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灶、多发性脑软化灶及多囊性软化,可伴有先天性脑穿孔畸形,透明隔发育不良、囊肿、脑室扩大等。CT检查帮助探讨脑瘫的病因。
诊断鉴别
小儿脑瘫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有小儿时期智力缺陷、癫痫、行为异常、精神障碍及视、听觉、语言障碍等症状,脑电图示脑电波异常,脑CT检查可见有脑萎缩、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灶、多发性脑软化灶及多囊性软化,可伴有先天性脑穿孔畸形,透明隔发育不良、囊肿、脑室扩大等。本病需与单纯型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复杂型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颅内占位性病变、婴儿肌营养不良、智力低下、运动发育迟缓、先天性肌弛缓、进行性脊髓肌萎缩症、先天性韧带松弛症等相鉴别。
并发症
智力低下,癫痫,视力异常如斜视、弱视、眼球震颤等,听力减退以及语言障碍,认知和行为异常等。
治疗
(一)综合康复医疗:现代医学治疗方法包括(1)手术;(2)矫形器;(3)水、电、光、声疗法;(4)语言、交流的治疗;(5)运动功能的治疗;(6)ADL训练。 (二)药物疗法:口服或注射有关药物:脑神经营养药、肌肉松弛药、活血药等。 (三)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四)中医药疗法:包括针刺疗法(肌张力高的脑瘫慎用);按摩疗法;中药疗法。 (五)坚持家庭康复训练:对患儿不过分保护,不怜悯不放弃,不与其他孩子作比较,多鼓励患儿中心参加游戏和活动。
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