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腮腺炎
推荐科室
口腔科
概述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以往常见于腹部大型外科手术后,所以又称为手术后腮腺炎,属于严重并发症之一。由于抗生素应用的发展并注意维持正常出入量及水、电解质平衡,目前已少见。除此情况外,腮腺的急性炎症病员仍时有所见,多系慢性腮腺炎基础上的急性发作或邻近组织急性炎症的扩散。

病因描述
(一)病原菌是葡萄球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是链球菌,而肺炎双球菌、文森螺旋体少见。这些细菌通常存在于口腔中,当罹患严重的全省疾病如脓毒血症、急性传染病等,患者机体抵抗力及口腔生物学免疫力降低;且因高热、脱水、进食及咀嚼运动减少,唾液分泌也相应减少,机械性冲洗作用降低,口腔内致病菌经导管口逆行侵入腮腺。严重的代谢紊乱,如腹部大手术后,由于禁食,反射性唾液腺功能降低或停止,唾液分泌明显减少,易发生逆行性感染。 (二)腮腺区损伤及邻近组织急性炎症的扩散也可引起急性腮腺炎。腮腺淋巴结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破溃扩散后波及腺实质,引起继发性急性腮腺炎,但病情较上述原发性急性腮腺炎轻。
症状描述
(一)发病急骤。多数病员有高热、寒战、全身不适、白细胞增多等全身症状。少数病员由于机体状况衰竭,上述全身反应可不明显。 (二)单侧亦可为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急性腮腺肿大、胀痛或持续性跳痛,张口受限,全身发热不适等病症。 (三)局部病变表现为以耳垂为中心的腮腺肿大,皮肤发红,皮温增高,明显压痛,由于腮腺包膜致密,故扪之较硬。 (四)口内腮腺导管口红、肿,分泌减少,病变后期当挤压肋腺腺体,可有淡黄色较稠的脓性分泌物溢出。 (五)由于腮腺腺体呈分叶状,故其脓肿形成后可表现为多灶性,即多个分散的脓肿,加之肋腺筋膜坚韧,故即使有脓肿形成亦难以扪及波动感。 (六)全身情况较差的患者,急性期感染可向相邻组织间隙扩散,而表现相应间隙的蜂窝组织炎的临床体征。病程后期脓肿穿破腮腺筋膜及相邻组织,可由外耳道溃破溢脓,亦可在颌后或下颌角区形成皮下脓肿。
检查
1、周围血可见白细胞总数增加,中性多核白细胞比例明显上升,核左移,可出现中毒颗粒; 2、急性化脓性腮腺炎不宜作腮腺造影,以免促使感染扩散,而唾液的生化检测也无助于诊断。
诊断鉴别
诊断: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依靠病史及临床检查,诊断并不困难。急性化脓性腮腺炎不宜行腮腺造影。 鉴别: 1、流行性腮腺炎:多发生于儿童,有流行病接触史,多为双侧腮腺受累,腮腺腺体肿大,但疼痛较轻,导管口无红肿,唾液分泌清亮无脓液,周围血白细胞总数不增高,但淋巴细胞比例增大。腮腺不形成脓肿,常经7~10天而痊愈。 2、嚼肌间隙感染:主要为牙源性感染,表现为以下颌角为中心的肿胀、压痛,张口受限明显,但腮腺导管口无红肿,分泌清亮,脓肿形成可扪得深液动感。 3、腮腺区淋巴结炎:又称假性腮腺炎,表现为区域性腮腺肿痛,病变与腮腺解剖形态不一致,腮腺导管口无红肿,唾液分泌清亮。
并发症
全身状况较差的患者,急性期感染可向相邻组织间隙扩散,而表现出相应间隙的蜂窝组织炎的临床特征。病程后期脓肿穿破腮腺筋膜及相邻组织,可由外耳道溃破溢脓,亦可在颌后或下颌角区形成皮下脓肿。
治疗
(一)针对发病原因:纠正机体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维持体液平衡。必要时输入复方氨基酸等以提高肌体抵抗力。 (二)选用有效抗生素:应用大剂量青霉素或适量头孢霉素等抗革兰阳性球菌的抗生素,并从腮腺导管口取脓性分泌无作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选用最敏感的抗生素。 (三)其他保守治疗:炎症早期可用热敷、理疗、外敷如意金黄散,引用酸性饮料或口含维生素C片或口服1%毛果芸香碱3-5滴(2-3mg)恩,每天2-3次,可增加唾液分泌。温热的硼酸、碳酸氢纳溶液等消毒漱口剂也有助于炎症的控制。 (四)切开引流:已发展至化脓时,必须切开引流。其特征是:局部有明显的凹陷性水肿,局部有跳痛并有局限性压痛点,穿刺抽出出出脓液;腮腺导管口有脓液排出,全身感染中毒症状明显。
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