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
推荐科室
妇科
概述

        月经不调,也称月经失调,是妇科常见病 。正常月经的建立和维持有赖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神经内分泌调节,以及靶器官子宫内膜对性激素的周期性反应,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障碍就会出现月经失调。功能异常、先天性疾病、妇科疾病、其他系统疾病等均可引起月经失调,表现为月经周期或出血量的紊乱或是月经前、经期时的腹痛及全身症状,包括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多囊卵巢综合征、闭经、痛经、经前期综合征、围绝经期综合征等。因月经失调病因复杂,可能是器质性病变或是功能失常,故明确病因甚为重要,治疗以病因治疗为主。

病因描述
(一)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精神因素、环境因素、过度运动以及全身性疾病等,均可通过大脑皮层中枢神经系统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相互调节; (二)遗传学原因或先天发育缺陷; (三)全身性疾病或药物,如营养不良、贫血、代谢紊乱等; (四)下丘脑、垂体器质性疾病:如颅咽管瘤、垂体梗死、垂体肿瘤、空蝶鞍综台征等; (五)妇科疾病:如卵巢早衰、卵巢破坏、卵巢功能性肿瘤、宫腔放射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宫颈狭窄等; (六)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肿瘤、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等。
症状描述
(一)功能性子宫出血:指内外生殖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由内分泌调节系统失调所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是月经失调中最常见的一种,常见于青春期及更年期。分为排卵性和无排卵性两类,约85%病例属无排卵性功血。 (二)子宫不规则出血: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出血量时多时少。常见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三)闭经:是妇科疾病中常见的症状,可以由各种不同的原因引起。通常将闭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凡年过18岁仍未行经者称为原发性闭经;在月经初潮以后,正常绝经以前的任何时间内(妊娠或哺乳期除外),月经闭止超过6个月者称为继发性闭经。 (四)痛经:指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可伴有全身不适,严重者影响日常生活。 (五)绝经:绝经意味着月经终止,但围绝经期常有月经周期和月经量的改变。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以滤泡期缩短为主,无排卵和月经量增多。绝经后阴道出血。指月经停止6个月后的出血,常由恶性肿瘤、炎症等引起。 (六)多囊卵巢综合征:闭经、不孕、多毛、肥胖、黑棘皮症、双侧卵巢增大等。
检查
1、药物撤退试验:孕激素试验,雌、孕激素序贯试验:为评估内源性雌激素水平的简单、快速方法。 2、子宫功能检查:诊断性刮宫,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主要了解子宫及输卵管形态、子宫内膜状态及功能。 3、卵巢功能检查:基础体温测定,B超监测,宫颈粘液脓结晶检查,阴道脱落细胞检查,血甾体激素测定,卵巢兴奋试验等。 4、垂体功能检查:血PRL、FSH、LH放射免疫测定,垂体兴奋试验。 5、影像学检查:疑有垂体肿瘤时应作蝶鞍X线摄片,肿瘤较大者头颅侧位平片辨认,阴性时需再作CT或MRI检查,以早期发现垂体微腺瘤。疑有子宫畸形、多囊卵巢、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时可作B超检查。 6、其他检查:疑有先天性畸形者,应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分带检查。考虑月经失调与甲状腺功能或肾上腺功能异常有关时测定血T3、T4、TSH及尿17-酮、17-羟类固醇或血皮质醇测定。
诊断鉴别
诊断: 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及以上辅助检查。诊断首先需除外全身性疾病及生殖道器质性病变。 鉴别: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需与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肝损害、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异常妊娠或妊娠并发症(如流产、宫外孕、葡萄胎、子宫复旧不良、胎盘残留、胎盘息肉)、生殖道感染(如急性或慢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生殖道肿瘤(如子宫内膜癌、宫颈癌、绒毛膜癌、子宫肌瘤、卵巢肿瘤)、性激素类药物使用不当等相鉴别。多囊卵巢综合征需与卵泡膜细胞增殖症、卵巢男性化肿瘤、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等相鉴别。
并发症
经前期综合征、围绝经期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治疗
(一)全身治疗:女性生殖器官是整体的一部分,月经失调的发生与神经内分泌的调控有关。因此,全身体质性治疗和心理学治疗占重要地位。若月经失调由于潜在的疾病或营养缺乏引起,应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提高机体体质,供给足够的营养,保持标准体重。若月经失调受应激或精神因素影响,则应进行耐心的心理治疗,消除精神紧张和焦虑; (二)病因治疗:月经失调若由器质性病变引起.应针对病因治疗。 (三)激素治疗:性激素联合用药、雌、孕激素序贯疗法等起到止血、建立人工周期等作用。 (四)手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多囊卵巢综合征、妇科肿瘤、先天性畸形等有手术指证者。 (五)中药调理
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