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积液
推荐科室
心血管内科
概述

        心包积液是一种较常见的临床表现,尤其是在超声心动图成为心血管疾病的常规检查方式之后,心包积液在病人中的检出率明显上升,可高达8.4%,大部分心包积液由于量少而不出现临床征象。少数病人则由于大量积液而以心包积液成为突出的临床表现。当心包积液持续数月以上时,便构成慢性心包积液。导致慢性心包积液的病因有多种,大多与可累及心包的疾病有关。

病因描述
(一)感染性: 1、结核; 2、病毒(柯萨奇、流感等病毒); 3、细菌(金葡菌、肺炎球菌、革兰阴性杆菌、霉菌等); 4、原虫(阿米巴)等; (二)非感染性: 1、肿瘤(尤其肺癌、乳腺癌、淋巴瘤、纵隔肿瘤等); 2、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 3、心脏损伤或大血管破裂; 4、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如甲减、尿毒症、痛风等); 5、放射损伤; 6、心肌梗死后积液等。
症状描述
1、本病病人以女性多见,发病年龄以更年期为多。病人常能参加日常工作而无自觉不适。多在体检时发现,易被误诊为心脏扩大。 2、气短、胸痛。 3、主要对心脏的压迫症状:心包填塞时,因腔静脉瘀血可出现上腹胀痛、呕吐、下肢浮肿等,肺瘀血时可引起呼吸困难。动脉血压显著下降时可见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等休克症状。 4、对慢性特发性心包积液是否会有积液自行消失仍不能确定。
检查
1、X线胸片检查:心影向两侧普遍扩大(积液300毫升以上);大量积液(大于1000毫升)时心影呈烧瓶状,上腔静脉影增宽,透视下心脏搏动弱。肺野清晰可与心力衰竭相鉴别。 2、UCG和全身系统检查; 3、超声心动图:M型超声在心前壁之间和心后壁之后均见有液性暗区,即当心包膜和心外膜之间最大舒张期暗区(10毫米时,则积液为小量;如在10-19毫米之间则为中等量;如大于20毫米,则为大量)。 4、心包穿刺:可证实心包积液的存在,解除心包填塞症状。留取部分积液进行相关病因的实验室检查。 5、病因学检查:排除特异性病变如结核性心包炎、风湿性心包炎等之后可诊断本病。
诊断鉴别
诊断: 临床多通过常规X线胸片检查发现心影增大,再经UCG和全身系统检查,以及病因学检查,排除特异性病变如结核性心包炎、风湿性心包炎等之后可诊断本病。 鉴别: 需与特异性病变如结核性心包炎、风湿性心包炎等病鉴别。
并发症
1、脑出血:其发生可能与大量心包积液后,回心血流受阻,颅内血管内压力增高致血管破裂有关。 2、感染性心内膜炎:当发生感染型心内膜炎时,由于瓣膜受累,渗出的纤维蛋白和白细胞以及细菌可以形成赘生物,附着于受累的瓣膜上,赘生物的检出对超声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帮助极大。 3、对肺部产生压迫症状:呼吸困难等。
治疗
(一)内科治疗 对于治疗方案缺乏统一的意见,大多取决于治疗者的个人经验 1、药物治疗:包括应用激素、抗炎药、抗结核药以及其他病因治疗。 2、心包穿刺:可减轻症状,可抽取心包内液进行分析以助于诊断和治疗,但其本身的治疗效果并不确切,已不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二)外科治疗 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解除已有的或可能发生的心包堵塞,清除心包积液,减少心包积液复发的可能,防止晚期心包缩窄。本病在诊断明确、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行心包引流及心包切除。方法如下: 1、经剑突下心包引流; 2、经胸心包部分或完全切除、胸腔引流; 3、使用胸腔镜(VATS)的心包切除、胸腔引流 大多数心包积液顽固难治,难以彻底根除。明确病因,对疾病本身进行治疗,可使心包积液缓解或根治。
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