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
推荐科室
妇科
概述

        当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时称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子宫内膜虽可生长在远离子宫的部位,但绝大多数病变出现在盆腔内生殖器官和其邻近器官的腹膜面,故临床常称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近年明显增高,是目前常见妇科疾病之一。此病一般仅见于生育年龄妇女,以25~45岁妇女居多。子宫内膜异位症为良性病变.但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远处转移和种植生长能力。

病因描述
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有下列学说: (一)子宫内膜种植学说; (二)淋巴及静脉播散学说; (三)体腔上皮化生学说; (四)免疫学说。
症状描述
(一)继发性痛经:即自发生内膜异位开始,患者诉说以往月经来潮时并无疼痛,而从某一个时期开始出现痛经。可发生在月经前,月经时及月经后。有的痛经较重难忍,需要卧床休息或用药物止痛。疼痛常随着月经周期而加重。 (二)持续下腹痛; (三)月经失调: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月经量往往增多,经期延长。可能由于内膜增多所致,但多伴有卵巢功能失调。 (四)不孕 (五)性交痛; (六)触痛性结节。
检查
1、B型超声检查:可确定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位置、大小和形状,偶能发现盆腔检查时未能扪及的包块。 2、X线检查:可做单独盆腔充气造影、盆腔充气造影及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和单独子宫输卵管造影。 3、腹腔镜检查或剖腹探查:确诊方法。
诊断鉴别
诊断: 凡育龄妇女有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和不孕史,盆腔检查时扪及盆腔内有触痛性结节或子宫旁有不活动的囊性包块,即可初步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但临床上尚需借助B超等辅助检查,特别是腹腔镜检查和活组织病检方能最后确诊和确定分期。 鉴别: 本病需与子宫肌瘤、盆腔炎、卵巢恶性肿瘤、直肠癌等鉴别。
并发症
不孕症、继发性痛经、周期性直肠刺激症状、月经不调、周期性膀胱刺激症状、急腹症等。
治疗
应根据患者年龄、症状、病变部位和范围以及对生育要求等不同情况加以全面考虑。 (一)期待疗法适用于病变轻微、无症状或症状轻微患者,一般可每数月随访一次。 (二)药物治疗:由于妊娠和闭经可避免发生痛经和经血逆流,并能导致异位内膜萎缩退化,故采用性激素治疗导致患者较长时间闭经已成为临床上治疗内膜异位症的常用药物疗法。但对较大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特别是卵巢包块性质尚未十分确定者则不宜用性激素治疗。 (三)手术治疗:通过诊断性腹腔镜检查术可确诊内膜异位症和进行手术分期。根据手术范围的不同,可分为保留生育功能、保留卵巢功能和根治性手术3类。 (四)药物与手术联合治疗:手术治疗前可先用药物治疗2—3个月以使内膜异位灶缩小、软化,从而有可能适当缩小手术范围和有利于手术操作。术后亦可给予药物治疗2—3个月以使残留的内膜异位灶萎缩退化.从而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