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
推荐科室
消化内科
概述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指的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粘液便等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经检查排除可以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

        根据临床特点可分为腹泻型 、便秘型、腹泻便秘交替型以及胀气型。本病是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在普通人群进行问卷调查,有IBS症状者欧美报道为10%-20%,我国北京一组报道为8.7%。患者以中青年居多,50岁以后首次发病少见。男女比例约1:2。

病因描述
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病因尚不明确。情绪因素、饮食、药物或激素均可促发或加重这种高张力的胃肠道运动。一般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胃肠动力异常; (二)内脏感知异常; (三)精神因素,如心理应激、焦虑、抑郁; (四)其他,如食物耐受性、肠道感染愈后。
症状描述
(一)腹痛:几乎所有IBS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腹痛。部位不定,以下腹和左下腹多见。多于排便或排气后缓解。 (二)腹泻:一般每日3-5次左右,少数严重发作期可达十数次。大便多呈稀糊状,也可为成形软便或稀水样。多带有黏液,部分患者粪质少而黏液量很多,但绝无脓血。排便不干扰睡眠。部分患者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 (三)便秘:排便困难,粪便干结、量少,呈羊粪状或细杆状,表面可附黏液。 (四)其他消化道症状:多伴腹胀或腹胀感,可有排便不尽感、排便窘迫感。 (五)全身症状:相当部分患者可有失眠、焦虑、抑郁、头昏、头痛等精神症状。
检查
(一)一般检查:IBS患者以肠道症状为主,腹胀严重者可见腹部膨隆;腹痛者为脐周及左下腹可有轻压痛;腹泻者肠鸣音可亢进;便秘者肠鸣音可减弱;部分患者直肠指诊可有直肠后壁触痛,也有的患者可无明显的阳性体征。 (二)实验室检查:粪常规检查可见大量粘液或正常,血尿常规、大便隐血、细菌培养(至少3次)、甲状腺功能测定、肝胆胰肾功能、血沉、电解质、血清酶学检查等均正常。 (三)X线检查:X线钡灌肠可见结肠充盈迅速及激惹征,但无明显肠结构改变;全消化道钡餐有时可见钡餐通过小肠过速,钡头于0.5~1.5小时即可到达回盲部。 (四)结肠镜检查:肉眼观察粘膜无异常或仅有较度充血水肿和过度粘液分泌,结肠粘膜活检正常。有的IBS患者进行镜检查时,因痛觉过敏,常因腹痛不能耐受需中途终止检查或不能检查,有的患者检查后有较长时间腹痛腹胀且较难恢复,可能与肠镜检查时刺激有关。 (五)结肠运动功能检查:乙状结肠压,在无痛性腹泻者降低,便秘者则增加;直肠压,便秘者增加,腹泻者则降低,并可有肛门松弛;不论便秘抑或腹泻者,均可导致乙状结肠和直肠的运动指数增高。
诊断鉴别
诊断:在最近的3个月内,每个月至少有3天出现反复发作的腹痛或不适症状,并具有下列中的2项或2项以上: 1、排便后症状改善; 2、伴随排便频率的改变; 3、伴随粪便性状的改变。 患者至少在诊断前的6个月内出现症状,并在最近的3个月持续存在,在观察期间疼痛(不适)症状的频率至少一周2天。下列症状可支持IBS的诊断: 1、异常的排便频率:①每周≤3次排便或 ②每天>3次排便。 2、异常的粪便性状:①块状便/硬便或 ②松散便/稀水便。 3、排便费力; 4、排便急迫感或排便不尽感; 5、排出黏液; 6、腹胀。 鉴别:吸收不良综合征,血吸虫感染、肠肿瘤、溃疡性结肠炎、克隆病、乳糖酶缺乏症、胃肠道激素肿瘤、内分泌疾病、盆腔疾病等器质性疾病。
并发症
可并发抑郁、焦虑。治疗不及时长时间腹泻可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等。
治疗
(一)一般治疗: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上避免诱发症状的食物,因人而异,一般而言宜避免产气的食物如乳制品、大豆等 。高纤维食物有助改善便秘。对失眠、焦虑者可适当给予镇静药。 (二)药物治疗: 1、胃肠解痉药。抗胆碱能药用于腹痛较重的短期治疗。 2、止泻药。洛哌丁胺复方地芬诺酯止泻效果好,适用于腹泻较重的患者,但不宜长期使用,一般腹泻宜使用吸附止泻剂。 3、泻药。对便秘患者使用,但不宜长期使用。 4、抗抑郁药。对腹痛症状重而上述治疗无效且伴有精神症状的患者可试用。 5、奥美拉挫肠溶片,谷维素片,马来酸曲美布丁片,联合治疗。 6、肠道菌群调节药。 7、胃肠动力双向调节剂。替加色罗对改善便秘、腹痛腹胀有效,适用于便秘型IBS。 (三)心理和行为疗法:包括心理治疗、催眠术、生物反馈疗法,国外报道有一定疗效。
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