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巨细胞瘤
推荐科室
骨科
概述

骨巨细胞瘤是起源于松质骨的溶骨性肿瘤,属潜在恶性,有时是明显恶性。多见于年轻成人。肿瘤主要由巨细胞(破骨细胞)和基质细胞构成。骨巨细胞瘤在我国是较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之一,此瘤生长活跃,对骨质侵蚀破坏性大,如得不到及时妥善的治疗,可造成严重残废而导致截肢,少数病例尚可转移而致命。按良性和恶性程度分为三度。患者多为20一40岁的青壮年,占总数的80%以上。男女发病率相等。50%以上的病例在发病前有损伤历史。肿瘤生长活跃,平均病期为 10个月左右,好发部位为长骨骨端和椎体,特别是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最早期的主诉为疼痛,其次为肿胀。疼痛不剧烈,无碍睡眠。

病因描述
骨巨细胞瘤的病因目前还不很清楚。 瘤组织循环丰富,质软而脆性大,似肉芽组织,易出血,有纤维机化区及出血区。按良性和恶性程度分为三度: 一度:约有一半的巨细胞瘤属于此类,为明显良性,巨细胞很多,少有细胞分裂,注意需全部肿瘤都是一度才能判断为一度肿瘤。 二度:恶性或良性不易区别,间质细胞较多,巨细胞较一度为少。 三度:为明显恶性,发生较少,间质细胞多,细胞核大,形态如肉瘤,细胞分裂多。巨细胞较少而小,核数目亦少,一、二度可转化为三度。
症状描述
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疼痛和肿胀,与病情发展相关。局部包块压之有乒乓球样感觉和压痛,病变的关节活动受限。
检查
1.X线平片 2.CT 3.磁共振 4.骨扫描 5.放射性核素成像 6.组织切片检查
诊断鉴别
在极大多数病例中可根据病历、临床和x线征象作出诊断 典型X 线特征为骨端偏心位、溶骨性、囊性破坏而无骨膜反应,病灶膨胀生长、骨皮质变薄,呈肥皂泡样改变。侵袭性强的肿瘤可穿破骨皮质致病理骨折。血管造影显示肿瘤血管丰富,并有动静脉屡形成。 组织切片检查在骨巨细胞瘤的诊断中十分重要 。 需与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 动脉瘤样骨囊肿,骨转移瘤等相鉴别。
并发症
可并发局部压迫症状与放射性痛。亦可有病理性骨折。
治疗
以手术治疗为主,采用切刮术加灭活处理,植入自体或异体松质骨或骨水泥,但易复发,对于复发者,应作切除或节段截除术或假体植入术。属G1-2T1-2M0者,采用广泛或根治切除,化疗无效,对发生于手术困难部位如脊椎者,可采用放疗,但放疗后易肉瘤变,应高度重视。 (一)局部切除:如病变部分切除后对功能影响不大,最好完全切除,如腓骨上端、尺骨下端、桡骨上端、手骨、足骨等。 (二)彻底刮除,50%氯化锌烧灼加植骨术。对邻近大关节的良性骨巨细胞瘤,如采用单纯刮除植骨法,复发率可高达40~70%,所以不少学者采取破坏性的大手术,如连同关节面一起作瘤段切除,然后以尸体骨关节或人工假体置换,此法合并症多,如骨不连接,关节僵直,假体松动、感染等,可造成严重病废,甚至导致截肢。 (三)切除或截肢:如为恶性,范范围较大,有软组织浸润或术后复发,应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局部切除或截肢,有的切除肿瘤后失去关节作用,如股骨颈,可考虑切除后应用人工关节或关节融合术。 (四)放射治疗:在手术不易达到,或切除后对功能影响过大者,如椎体骨巨细胞瘤,可考虑放射治疗,剂量要足够。有一定疗效,少数病人照射后可发生恶变。经手术或放射治疗的病人,要长期随诊,注意有无局部复发,恶性改变及肺部转移。
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