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心脏病
推荐科室
产科
概述

妊娠期心脏病可分成两大类,第一类为原先存在的心脏病,以风湿性及先天性心脏病居多,高血压性心脏病、二尖瓣脱垂和肥厚型心脏病少见。第二类系由妊娠诱发的心脏病,如妊高征心脏病、围生期心脏病。

病因描述
本病常有以下两方面的病因:1.原先存在的心脏病;2.由妊娠诱发。
症状描述
1、心力衰竭:心脏病患者若原来心功能已受损或勉强代偿,可因妊娠而进一步心功能代偿不全。在风心病孕妇,心功能不全表现为:①肺弃血:多见于二尖瓣病变,患者气急、劳累后更甚,两肺基底部有细湿罗音。X线检查示间质水肿。②急性肺水肿:多见于重度二尖瓣狭窄,由于高血容量使肺动脉压增高所致。患者突然气急,不能平卧,咳嗽,咯泡沫样痰或血,两肺散在哮鸣音或湿罗音。③右心衰竭:常见于年龄较大、心脏扩大较显著、有心房颤动者,平时即有劳动力减退,或曾有心衰史。 2、感染性心内膜炎:无论风心病或先心病均可因菌血症而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如不及时控制可促发心力衰竭而致死。 3、缺氧及发绀:在发绀型先心病,平时即有缺氧及发绀,妊娠期外周阻力低,发绀加重。非发绀型、左至右分流的先心病孕妇,若因失血等原因而血压下降,可致暂时性逆向分流,即右至左分流,从而引起发绀及缺氧。 4、栓塞:妊娠期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加上心脏病伴有的静脉压增高及静脉血液郁滞,易于并发栓塞症。
检查
①常规作心电图检查有助诊断。 ②超声心动图有助于确诊有无肺动脉高压及先天性心脏病的类别。
诊断鉴别
若孕前即知患有器质性心脏病,当然不存在诊断问题,但有些患者可无自觉症状而不就医。由妊娠引起的一系列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改变,可导致心悸、气急、水肿等症状,也可伴有心脏轻度增大、心脏杂音等体征以及X线、心电图改变,从而增加心脏诊断困难。不过,若发现下列异常,应考虑存在器质性心脏病:1、Ⅲ级以上、粗糙的收缩期杂音。 2、舒张期杂音。 3、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或扑动、房室传导阻滞等。 4、X线摄片示心影明显扩大,尤其个别心房或心室明显扩大。 5、超声心动图显示心瓣膜、心房和心室病变。本病主要鉴别是妊娠合并心脏病还是心脏病合并妊娠。
并发症
本病严重的并发症:可致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
治疗
一、减轻心脏负担:1)限制体力活动。 2)保持精神舒泰,避免情绪激动。 3)进高蛋白、少脂肪、多维生素饮食。4)消除损害心功能的各种因素,如贫血、低蛋白血症、维生素尤其是B1缺乏、感染、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5)如需输血,多次小量(150~200ml);如需补液,限制在500~1 000ml/d,滴速<10~15滴/分钟。 二、提高心脏代偿功能:包括以下几方面:1)心血管手术。2)洋地黄化:由于孕妇对洋地黄的耐受性较差,易于中毒,故宜选用快速制剂,如去乙酰毛花苷(西地兰)或毒毛花苷K毒(毒毛旋花子甙K)。维持治疗则选用排泄较快的地高辛,一般用至产后4~6周血循环恢复正常为止。 此外,心功能Ⅰ级、Ⅱ级的孕妇应增加产前检查次数,20周以前至少每2周由心内科、产科医师检查一次,以后每周一次,必要时进行家庭随访。 三、分娩期与产褥期的处理:1、分娩方式的选择:心脏病孕妇的分娩方式,主要取决于心功能状态及产科情况。2、产褥期处理要点:(1)继续用抗生素防止感染,以杜绝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发生。(2)曾有心力衰竭的产妇,应继续服用强心药物。(3)注意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变化,子宫缩复与出血情况。(4)产后卧床休息24~72小时,重症心脏病产妇应取半卧位以减少回心血量,并吸氧。如无心力衰竭表现,鼓励早期起床活动。有心力衰竭者,则卧床休息期间应多活动下肢,以防血栓性静脉炎。(5)心功能Ⅲ级以上的产妇,产后不授乳。哺乳增加机体代谢与液量需要,可使病情加重。(6)产后至少住院观察2周,待心功能好转后始可出院。出院后仍需充分休息,限制活动量。严格避孕。
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