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泌素瘤
推荐科室
消化内科
概述

由胃窦G细胞增生或分泌胃泌素的肿瘤引起,其特点是高胃泌素血症伴大量胃酸分泌而引起的上消化道多发性,难治性消化性溃疡。胃泌素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40岁最多见,5%为16岁以下儿童。男∶女为3∶2。临床症状主要是消化性溃疡和腹泻。

病因描述
胃窦G细胞增生或分泌胃泌素的肿瘤引起。
症状描述
(一)消化性溃疡:90%以上病人有溃疡。胃泌素瘤分泌大量胃泌素,由于大量胃泌素的持续刺激胃酸、胃蛋白酶过度分泌,粘膜被消化而产生溃疡。溃疡多发生于十二指肠(60%)或胃窦小弯侧(10%)。20%病例溃疡发生在不典型部位如食管下端,十二指肠第二、三段或空肠上段。约15%为多发溃疡,常一个在十二指肠第一部,其余的在十二指肠远端或空肠。病者有溃疡病症状,常内科治疗无效,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高(60%),手术治疗后易复发。 (二)腹泻:30%病人有腹泻。7~10%病人只有腹泻而无溃疡症状。腹泻间歇发作,1天可泻5~6次,水样,有时为脂肪泻,大便量多,奇臭。腹泻由于大量胃酸进入小肠增加肠内液体量,肠内容物变酸性,使胰脂肪酶活性降低,胆盐在肠内沉淀,二者均影响脂肪的消化,乳化和吸收。此外胃泌素刺激肠蠕动并影响肠对水和电解质的吸收能力。腹泻常引起失水和低钾。
检查
1.胃液、胃酸测定:夜间12小时胃液总量>1000ml,约66-90%患者基础胃酸每小时>15mmol/小时,约50-67%患者BAO/MAO>60%。血清胃泌素测定:1/3患者常达1000pg/ml以上,约2/3患者在100-1000pg/L。 2.促胰液素或钙激发试验:如为实验前1-2倍或绝对值>500pg/ml则提示为胃泌素瘤。 3.胃镜、X线钡餐检查:可发现溃疡、粘膜皱壁肥大、胃液多等。 4.肿瘤定位:可采用B超、CT、MRI、血管造影等。
诊断鉴别
有下列表现者应怀疑本病:①顽固、多发、非典型部位的消化性溃疡,尤其是胃大部切除术后迅速复发的消化性溃疡。②消化性溃疡伴有腹泻。③有异常粗大胃粘膜皱襞、变粗的十二指肠和空肠皱襞。④消化性溃疡伴其它内分泌肿瘤的临床表现。与十二指肠溃疡、恶性贫血、非胃泌素性致溃疡胰岛细胞瘤等疾病鉴别。
并发症
伴有多发性内分泌瘤综合征表现,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
治疗
胃泌素瘤的治疗应根据病型、病期、全身情况及经济状况个体化制定。 一、药物治疗:抑制胃酸,化疗。 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失败或无条件进行、肿瘤定位明确可收入院行手术治疗。
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