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
推荐科室
传染病科
概述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或流腮)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成人中也有发病。

        本病由腮腺炎病病毒所引起,该病毒主要侵犯腮腺,以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为突出病症,但也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几乎所有的器官。因此除腮腺肿痛外常可引起脑膜脑炎、睾丸炎、胰腺炎、卵巢炎等症状。

病因描述
(一)传染源: 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二)传播途径: 1、飞沫传播(唾液及污染的衣服亦可传染)其传染力较麻疹、水痘为弱。 2、母亲传播,孕妇感染本病可通过胎盘传染胎儿,而导致胎儿畸形或死亡,流产的发生率也增加。   (三)易感性:普遍易感,其易感性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青春期后发病男多于女。病后可有持久免疫力。 (四)流行季节:春季常见。
症状描述
(一)腮腺肿胀:最具特征性。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触之坚韧有弹性,有轻触痛;言语、咀嚼(尤其进酸性饮食)时刺激唾液分泌,导致疼痛加剧;通常一侧腮腺肿胀后1~4天累及对侧,双侧肿胀者约占75%。 (二)发热:起病大多较急,常伴有寒战、头痛、咽痛、恶心呕吐。 (三)全身疼痛:病毒转移至全身,如睾丸、卵巢、胰腺,可引起全身各部疼痛。
检查
(一)血象: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和稍增加,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有并发症时白细胞计数可增高,偶有类白血病反应。 (二)血清和尿淀粉酶测定:90%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有轻至中度增高,尿中淀粉酶也增高,有助诊断。淀粉酶增高程度往往与腮腺肿胀程度成正比,但其增高也可能与胰腺和小肠浆液造酶腺病变有关。 (三)血清学检查: (1)中和抗体试验:低滴度如1∶2即提示现症感染。 (2)补体结合试验:对可疑病例有辅助诊断价值,双份血清(病程早期及第2~3周)效价有4倍以上的增高,或一次血清效价达1∶64者有诊断意义。 (3)血凝抑制试验:受病毒感染的鸡胚,其羊水及尿囊液可使鸡的红细胞凝集,腮腺炎患者的恢复期血清有强大抑制凝集作用,而早期血清的抑制作用则较弱,如两次测定效价相差4倍以上,即属阳性。 (4)病毒分离:早期病例,唾液、尿、血、脑脊液以及脑、甲状腺等其他组织中可分离出腮腺炎病毒。 (5)尿常规:肾脏受累时可出现蛋白尿,红白细胞等,甚至类似肾炎的尿的改变。 (6)心电图检查:合并心肌炎时心电图示:心律不齐、T波低平、 ST段压低。
诊断鉴别
诊断: 根据流行情况及接触史,以及腮腺肿大的特征,诊断并不困难。如遇不典型的可疑病例,可按上述实验室检查方法进一步明确诊断。 鉴别: 本病需与化脓性腮腺炎、颈部及耳前淋巴结炎、症状性腮腺肿大、其他病毒所引起的腮腺炎、其他原因所致的腮腺肿大、其他病毒所致的脑膜脑炎相鉴别。
并发症
流行性腮腺炎实际上是全身性感染,病毒经常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或其他腺体或器官而产生相应的症状。甚至某些并发症不仅常见而且可不伴有腮腺肿大而单独出现。 1、神经系统并发症:无菌性脑膜炎、脑膜脑炎、脑炎,多发性神经炎、脊髓炎,耳聋; 2、生殖系统并发症:睾丸炎、卵巢炎; 3、其他:胰腺炎、肾炎、心肌炎。
治疗
(一)隔离患者使之卧床休息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注意口腔清洁,饮食以流质、软食为宜,避免酸性食物,保证液体摄入量。 (二)一般抗生素和磺胺药物无效。干扰素或利巴韦林可减轻症状,缩短病程。 (三)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尚无肯定效果,对重症或并发脑膜脑炎时可考虑短期使用。 (四)氦氖激光局部照射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对止痛、消肿有一定的效果。 (五)高热、头痛、呕吐等可给予脱水剂等对症治疗,并发症按病情处理。 (六)男性成人患者在本病早期应用乙菧酚,每日3次,每次1mg口服,可能有预防睾丸炎发生的功效。
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