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念珠菌肺炎
推荐科室
呼吸内科
概述

肺念珠菌病(pulmonary candidiasis)病原主要为白色念珠菌,其次为热带念珠菌、高里氏念珠菌和星状念珠菌。

病因描述
白色念珠菌寄殖于人的口腔、咽喉、上呼吸道、阴道及肠道粘膜,一般不致病。当患有严重的慢性疾病,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致机体抵抗力降低时,病原体侵入支气管或肺引起疾病,故本病多为继发性感染。 白色念珠菌在下呼吸道内大量生长繁殖,对细胞产生毒性和引起炎症反应,菌丝体可因病灶趋于慢性而增加。病理变化随病程急缓而异。初期病变以急性化脓性炎症伴脓肿形成为主,肉眼观察为大片实变,中心为灰白色的凝固性;镜下呈大片干酪性坏死伴脓肿形成,病灶周围有菌丝和吞噬细胞浸润。后期呈干酪样坏死、空洞形成、纤维化及肉芽肿。
症状描述
临床表现 (一)支气管炎型全身情况良好,症状轻微,一般不发热。主要表现剧咳,咳少量白色粘液痰或脓痰。检查发现口腔、咽部及支气管粘膜上被覆散在点状白膜,胸部偶尔听到干性啰音。 (二)肺炎型大多见于免疫抑制或全身情况极度衰弱的病人。呈急性肺炎或败血症表现,出现畏寒、发热、咳嗽、咳白色粘液胶冻样痰或脓痰,常带有血丝或坏死组织,呈酵母臭味,甚至有咯血、呼吸困难等。肺部可闻及干、湿啰音。 诊断 经环甲膜穿刺吸引或经纤支镜通过防污染毛刷采取的下呼吸道分泌物、肺组织、胸水、血、尿或脑脊液直接涂片或培养出念珠菌,即可确诊。痰液直接涂片或培养出念珠菌并不能诊断为真菌病,因约有10%~20%的正常人痰中可找到白色念珠菌。若有3%双氧水含漱3次,从深部咳出的痰连续3次培养出同一菌种的念珠菌,则有诊断参考价值。
检查
1、经环甲膜穿刺吸引或经纤支镜通过防污染毛刷采取的下呼吸道分泌物、肺组织、胸水、血、尿或脑脊液直接涂片或培养出念珠菌,即可确诊。 2、影像学检查:两肺纹理增深,或呈弥漫性小片状或斑点状阴影,部分可融合成大片致密影,边缘模糊,形态多变,发展迅速。病变大多位于中下肺野。部分病例伴胸膜改变。慢性病变呈纤维条索状阴影和代偿性肺气肿。
诊断鉴别
1.细菌性肺炎:细菌性肺炎多有高热、咳嗽、咳痰、胸痛、气促等症状,肺部实变体征和湿啰音,白细胞升高,胸片示片絮状浸润阴影,但病原学诊断较困难,需从痰液或胸液中分离出致病菌。 2.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肺炎一般先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然后向下蔓延引起肺部炎症。因呼吸道黏膜防御功能受损,常诱发细菌感染。确诊需根据咽拭、痰液病毒分离及血清特异性抗体测定。 3.肺结核:常见于年轻患者,有低热、盗汗等症状,早期为刺激性干咳,而后有痰,空洞形成后咳嗽加剧,痰量增多,半数病人可有咯血。诊断主要根据胸片检查和痰或其他标本中找到结核菌或结核特异性病理改变。 4.还需要与肺曲霉病、卡氏肺囊虫肺炎等引起的肺炎鉴别。
并发症
偶可并发渗出性胸膜炎、主支气管阻塞性肺不张等。
治疗
首先治疗原发病及去除诱发因素,如停用抗生素、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加强支持疗法,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真菌治疗可参见“念珠菌病”。 应尽量除去与本病发生有关的诱因,如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病人须考虑停药或减量;若有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等并发病,应予以相应的处理;保持患处干燥、清洁。 一.内用疗法 (一)制霉菌素:本品可抑制白色念珠菌,但不易从胃肠道吸收,故仅适于消化道感染或作为雾化吸入治疗呼吸系统感染。内服每次50万~100万单位,一日三次,连用1~2周。 (二)两性霉素B及球红霉素静滴治疗内脏念珠菌病有一定效果,但毒性较大,须注意观察。国产庐山霉素与两性霉素B有相似的疗效。 (三)克霉唑:成人每日剂量2~3克,分三次内服,连续用2周。 (四)酮康唑:成人量200mg ,每日一次即可。还有人提出本品200 mg,隔日服一次与每日一次,效果相同。 (五)大蒜注射液20~40ml,加入葡萄糖液静滴,每日一次。疗效较满意,毒性亦小。 (六)转移因子肌注隔日一次或内服甲氰咪胍300 mg,每日四次,可以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对促进病人康复有裨益。
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