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衰竭
推荐科室
肾内科
概述

 肾衰竭可分为急性及慢性,急性肾衰竭的病情进展快速,通常是因肾脏血流供应不足(如外伤或烧伤)、肾脏因某种因素阻塞造成功能受损或是受到毒物的伤害,引起急性肾衰竭的产生。而慢性肾衰竭主要原因为长期的肾脏病变,随著时间及疾病的进行,肾脏的功能逐渐下降,造成肾衰竭的发生。

病因描述
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如IgA肾病、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局灶节段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和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等; ②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血管炎肾脏损害、多发性骨髓瘤、糖尿病肾病及淀粉样变性肾病等; ③间质小管疾病:感染性肾病如慢性肾盂肾炎、肾结核等,药物及毒物中毒如马兜铃酸性肾病、镇痛剂性肾病、重金属中毒性肾病等,其他如痛风等; ④肾血管性疾病:如高血压病、肾小动脉硬化症等; ⑤遗传性肾病:如多囊肾、Alport综合症等; ⑥梗阻性肾病:如尿路结石、肿瘤、前列腺肥大等导致泌尿道梗阻。
症状描述
一、急性肾衰竭: 1.少尿期:病情最危重阶段,内环境严重紊乱。患者可出现少尿(<400ml/日)或无尿(<100ml/日)、低比重尿(1.010~1.020)、尿钠高、血尿、蛋白尿、管型尿等。严重患者可出现水中毒、高钾血症(常为此期致死原因)、代谢性酸中毒(可促进高钾血症的发生)及氮质血症(进行性加重可出现尿毒症)等,危及患者生命。此期持续几天到几周,持续愈久,预后愈差。 2.多尿期:少尿期后尿量逐渐增加,当每日尿量超过500ml时,即进入多尿期。此后,尿量逐日成倍增加,最高尿量每日3000-6000ml,甚至可达到10000ml以上。在多尿期初始,尿量虽增多,但肾脏清除率仍低,体内代谢产物的蓄积仍存在。约4-5天后,血清尿素氮、肌酐等随尿量增多而逐渐下降,尿毒症症状也随之好转。钾、钠、氯等电解质从尿中大量排出可导致电解质紊乱或脱水,应注意少尿期的高峰阶段可能转变为低钾血症。此期持续1-2周。 3.恢复期:尿量逐渐恢复正常,3-12个月肾功能逐渐复原,大部分患者肾功能可恢复到正常水平,只有少数患者转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二、慢性肾衰竭: 1.肾功能代偿期:肾功能代偿期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至30-60毫升/分,而正常人的肾小球滤过率为每分钟120升。此期肾单位减少约20%-25%.肾贮备能力虽已丧失,但对于排泄代谢产物,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能力尚好,故临床上无特殊表现,血肌酶及血尿素氮通常正常或有时轻度升高。 2.氮质血症期:氮质血症期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至25毫升/分钟,肾单位减少50%-70%,肾浓缩功能障碍,出现夜尿或多尿,不同程度的贫血,常有氮质血症,血肌酐、尿素氮增高。临床可有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及全身轻度不适等。此期如忽视肾功能保护或机体额外负荷,会出现严重呕吐、腹泻、致血容量不足,若有感染或使用使用肾毒性药物等,均可致肾功能迅速减退而衰竭。 3.肾功能衰竭期(尿毒症前期):肾功能衰竭期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至每分钟10-15毫升时,肾单位减少约70%-90%,肾功能严重受损,不能维持机体内的代谢及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不可能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以致血肌酐、尿素氮显著升高,尿浓缩稀释功能障碍,酸中毒,水钠潴留,低钙,高磷,高钾等平衡失调表现。可有明显贫血及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下降。也可有神经精神症状,如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精神不振等。 4.尿毒症期: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至每分钟10毫升-15毫升以下,肾单位减少90%以上,此期就是慢性肾衰晚期,上述肾衰的临床症状更加明显,表现为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如胃肠道、神经系统、心血管、造血系统、呼吸系统、皮肤及代谢系统严重失衡。临床可表现为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血压增高、心慌、胸闷、不能平卧、呼吸困难、严重贫血、抽搐,严重者昏迷,常有高血钾、低钠血症、低钙、高磷血症。此期需要依靠透析维持生命。常可因高血钾、脑水肿、肺水肿、心功能衰竭而突然死亡。
检查
(1)血常规检查:明显贫血,为正常细胞性贫血,白细胞数正常或增高。血小板降低,细胞沉降率加快。 (2)尿常规检查:随原发病不同而有所差异。其共同点是:①尿渗透压降低,多在每公斤450mosm以下,经重低,多在1.018以下,严重时固定在1.010~1.012之间,作尿浓缩稀释试验时夜尿量大于日尿量,各次尿比重均超过1.020,最高和最低的尿比重差小于0.008;②尿量减少,多在每日1000ml以下;③尿蛋白定量增加,晚期因肾小球绝大部分已损伤,尿蛋白反而减少;④尿沉渣检查,可有多少不等的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和颗粒管型,蜡样管型最有意义。 (3)肾功能检查:各项指标均减退。 (4)血生化检查:血浆中白蛋白减少,血钙偏低,血磷增高,血钾和血钠随病情而定。 (5)其他检查:X线尿路平片和造影、同位素肾图、肾扫描、肾穿刺活组织检查等,对于病因诊断有帮助。
诊断鉴别
按照病史,有关临床表现及尿、血生化检验,可确诊。肾功能异常水平可按照肾小球滤过率(GFR)、血尿素氮(BUN)及血肌酐(cr)水平分为三期:一、肾功能不全代偿期:GFR介于50-70ml/min之间,血BuN>7.14>8.93mmol/L,血Cr>132<177umol/L,临床上除有原发疾病表现外,尚无其它症状。二、肾功能失踪代偿期或氮质血症期:GFR<50ml/min,血BuN>8.93mmol/L,血Cr>177umol/L,有轻度乏力,食欲减退和贫血等症状。三、尿毒症期:有GFR<25ml/min,血BuN>21.42mmol/L,血Cr>442umol/L,已有较显著尿毒症临床症状。如GFR<10ml/min,为尿毒症晚期;GFR<5ml/min,则为尿毒症终末期。慢性肾功能衰竭一旦确诊,应明析病因及恶化的诱因,以便采纳有用的治疗方法。
并发症
多数病人口中有异味、口腔粘膜溃疡、鼻出血或消化道出血等,可有注意力不易集中、反应迟钝、肢体麻木、嗜睡或躁动不安等神经精神症状,严重者大小便失禁甚至昏迷;有胸闷、气短、心前区不适者,提示并发尿毒症性心肌病,咳嗽、咯痰或咯血、夜间不能平卧者,提示并发肺水肿或尿毒症性肺炎;少数病人胸闷、持续性心前区疼痛,或伴有不同程度发热,可能为心包积液;如皮肤瘙痒、骨痛或肌肉抽搐,甚至行走不便,提示并发继发性甲旁亢或肾性骨病;病人易罹患各种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或皮肤感染等。
治疗
1. 治疗造成肾衰竭的原因,如血液供应不足或有失血情况时,就会给予患者补充失去的体液及水分;若是有感染时则针对感染做进一步的治疗。 2. 因肾脏已失去功能,所以医师会暂时利用透析治疗的方式(即俗称的洗肾),协助排除体内毒素及废物;急性肾衰竭患者若未获得适当的治疗或无法控制,让疾病由急性演变成慢性肾衰竭时,就可能因尿毒症而必须终生洗肾。(有关洗肾资料,请参阅尿毒症篇) 3. 饮食控制,对肾衰竭的患者而言,因肾功能受到破坏,食物在吃进体内后,所产生的毒素及废物,无法正常的排出体外,因此在饮食上就必需特别注意,避免造成身体负担:   a. 限制蛋白质:未洗肾的患者,因肾脏无法将蛋白质代谢后产生的废物排出,使肾衰竭的状况更加严重,因此,会建议减少蛋白质的摄入量;但是若有洗肾时,则须注意,在洗肾时会造成体内蛋白质的流失,所以必须配合营养师的建议,以维持身体所需。   b. 限制钠的摄取:因盐分含有较高的钠含量,在肾衰竭患者体内若有过多的钠,会引起体内水分的滞留,进而造成心肺功能衰竭及加重肾衰竭的情况。但切勿使用低钠盐,因低钠盐含高量钾离子。   c. 限制钾的摄取:体内钾的堆积会造成肌肉无力,严重者更会引起心率不整进而造成心脏衰竭的产生。   d. 限制磷的摄取:因体内过高的磷会造成钙质的流失,因此医生会利用药物来协助控制血液中的磷含量,防止骨质疏松的产生。   e. 水分的摄取:若摄取过多的水分,肾脏无法将其排除时,就会发生水肿或引起心肺衰竭,因此水份的控制是相当重要的课题,医生会视个案小便的量,或是透析时排除的水量,来决定水分摄取量的多寡,一般会依照前一天的尿量加上500-750c.c。   f::忌含有高嘌呤食物:因为食物中的嘌呤含量高,在代谢过程中会加重肾脏负担,如猪头肉、沙丁鱼等。   g:肾衰竭患者进食狗、羊、牛等肉制品宜谨慎:因为中医认为狗肉、羊肉、牛肉等为发物,易引起病情复发或加重,临床上确实见到系统性红斑狼疮或慢性肾炎所致肾衰患者进食牛、羊肉后病情加重甚至最后死亡者,是否巧合尚待进一步观察,但慢性肾衰患者还是以不进食此类肉制品为好。 4. 肾移植:有些末期肾衰竭患者,需要长期做透析治疗时,在患者本身条件适合时,肾脏移植(换肾)可以为患者带来较佳的生活品质;但换肾是个大工程,虽然目前的医疗技术已相当好,仍需做很多事前的评估,才能提高换肾成功的机率。
相关图片
$pe.a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