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炎
推荐科室
眼科
概述

        角膜炎是一种严重的眼科疾病,是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角膜炎的病因有多种,外伤、其它眼部或全身感染性疾病都可能导致角膜感染,而引起角膜感染的病原体可以是细菌、霉菌或病毒,个别病例是由过敏反应所引起,所以一定要区分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角膜炎分为溃疡性角膜炎又名角膜溃疡和非溃疡性角膜炎即深层角膜炎两类。

病因描述
引起角膜炎的常见原因是细菌、病毒和真菌。其次为外伤、自身免疫病和营养障碍等。
症状描述
由于角膜炎的病因分类复杂,不同病因引起的角膜炎的症状也不大相同。这里仅介绍常见的临床表现。 1、眼睛有异物摩擦感,偶尔有刺痛或烧灼感; 2、结膜充血,眼睛红,畏光,流泪,睁不开眼睛,严重时有结膜水肿; 3、在角膜上皮破损的部位(黑眼珠上),首先出现灰白色或黄白色浸润点,表面稍隆起,周围有弥漫性水肿和混浊(病毒性角膜炎,灰白色浸润可呈树枝状或带状); 4、如果不及时治疗,炎症可继续扩大或向深部发展,引起角膜组织的坏死,坏死组织脱落后形成黄白色溃疡,溃疡继续向周围扩大可波及全层角膜形成基质溃疡,这时可有严重的结膜水肿,眼球剧痛,重者可有发热。坏死组织不断脱落,造成溃疡穿孔,房水和眼内容物从穿孔处流出,视力严重减退。 5、如果炎症向眼内发展,可引起眼内炎或全眼球炎,最后常导致眼球萎缩、失明。
检查
溃疡组织刮片检查行Gram和Giemsa染色有助于早期病因学诊断,同时进行细菌、真菌、棘阿米巴培养,还可为角膜感染性疾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在病变发展到角膜深层或经药物治疗后,刮片镜检病原体阳性率明显降低,需多次取材。进展性角膜溃疡反复培养阴性或结果模棱两可,必要时需进行角膜病变区组织活检以提高阳性率。近年用于临床的角膜共焦显微镜,是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手段,对感染性角膜炎如棘阿米巴角膜炎和真菌角膜炎的早期病因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并且在病程的不同阶段可多次使用,作为衡量治疗是否有效的一个指标,怀疑免疫性角膜炎者需要采集血液进行免疫因子的检测。
诊断鉴别
诊断: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如眼部刺激症及睫状充血、角膜浸润混浊或角膜溃疡的形态特征等,角膜炎的临床诊断通常不困难,但因强调病因诊断及早期诊断。还应详细询问病史,结核实验室检查,即可确诊。 鉴别: 应与角膜实质炎相鉴别。
并发症
1、前房积脓; 2、后弹力膜膨出; 3、角膜穿孔; 4、前极白内障; 5、虹膜脱出; 6、角膜葡萄肿; 7、角膜瘘。
治疗
角膜炎的治疗应针对病因,促进溃疡愈合,减少角膜瘢痕形成以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等方面。 1、抗生素眼药水的应用:一般常用0.25%氯霉素、0.5%~1%新霉素、0.1%利福平、0.5%卡那霉素眼药水、0.25%庆大霉素、0.1%诺氟沙星眼液等,每日4~6次点眼。 2、抗生素眼膏的应用:角膜溃疡修复阶段,为了保护溃疡面,可每日涂抗生素眼膏2~3次,消毒眼垫遮盖。常用的有金霉素眼膏、四环素眼膏和红霉素眼膏等。 3、冲洗:如果分泌物较多,可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溶液,每日冲洗结膜囊3次或更多次数,以便将分泌物、坏死组织、细菌和细菌产生的毒素冲洗出去。这样,不但减少感染扩大的因素,同时也可保证局部上药的浓度不至减低。 4、散瞳剂的应用:放大瞳孔可减轻虹膜刺激,预防虹膜后粘连,使眼处于休息状态,有利于溃疡的愈合,常用0.5%~1%阿托品眼药水,每日1次点眼。 5、湿热敷法:湿热敷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循环,改善局部营养,促使溃疡面早期愈合。一般每日2次,每次15~20分钟。 6、球结膜下注射法:对于严重的角膜溃疡,可在球结膜下注射抗生素,一般每日1次。常用的有:庆大霉素2万~4万单位,新霉素40毫克,青霉素5万~10万单位,多粘菌素15万~17万单位。 7、激素的应用:对于过敏性角膜炎、角膜基质炎可应用激素治疗,但应在眼科医生指导下进行。一般用0.5%可的松眼药水,每日3次;四环素可的松眼膏,每晚1次,或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2.5毫克,每周1~2次。在角膜溃疡阶段禁用激素治疗,因其可影响溃疡愈合,促使炎症恶化。 8、口服药的应用:对重症角膜炎,口服药的应用可增加局部营养,改善某些角膜炎的刺激症状,促进溃疡愈合。常用维生素C、维生素B2、复合维生素B及鱼肝油丸等。
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