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导读】春节长假已过,不少人在年后看着体重秤大呼:“每逢佳节胖三斤!”的确,长假期间推杯换盏、满桌佳肴,难免让人长肉。但也有人委屈地推脱:“我这不是长脂肪,是虚胖!”但其实,虚胖也是一种长“脂肪”的胖。
传统中医认为,肥胖可以简单区分为实胖与虚胖两类。通俗地讲,实胖就是吃得多、胃口好、不爱运动,慢慢脂肪堆积引起的肥胖。虚胖则是一天吃不了什么东西,却以肚子为中心,越来越胖,连喝水都会长胖。
中医认为,“脾”主肌肉,能转运食物中的营养消化,以滋养全身。若真阳不足,脾失健运,身体运化功能失常,容易变成痰湿(脂肪)积存于肌肤之中,形成肥胖。西医也认为,虚胖是指由内分泌疾患引起的脂肪异常增多的症状。
根据以下条目,可以看出你是“实胖”还是“虚胖”:
一、虚胖体质。如有3项及以上的情况符合,你就属于虚胖体质:
1、食量不大,东西吃得并不多。
2、身体容易疲累。
3、手脚容易感觉肿胀,特别是蹲下时,觉得小腿肿胀感强烈;与上半身比较,下半身更肥胖点。
4、脸色偏白或带青,讲话虚弱无力,怕冷,不易流汗,多白痰。
5、平时很少运动,肌肉比较松垮虚浮。
6、解出的尿液颜色清淡。
7、睡觉时经常做梦。
二、实胖体质。如有3项及以上的情况符合,你就属于实胖体质:
1、平时吃得比较多,很容易感觉肚子空空。
2、容易便秘,可能一个星期只有少于3次的大便。
3、外表看上去比较多肉,比较壮实。
4、经常感到口干舌燥,多浓痰、黄痰。
5、脸色较为红润。
6、小便的尿液较热,颜色浓、浊、黄、深。
7、晚上睡觉时常会做噩梦。
其实属于虚胖型的人并不算少。肢体乏力、慵懒无神、皮肤松弛没弹性、四肢浮肿、舌头边缘有齿印,出现这种状况的人往往是虚胖且水肿。中医认为,这一类的人需要的是补气健脾利湿、调整代谢,因为脾主运化水湿。
脾功能不足,体内水湿运化不畅,体内水分无法正常代谢,都滞留在体内,加重身体的湿气,这才有了“连喝水都长胖”的烦恼,一味的节食也不见明显效果。
由于脾虚与水湿关系密切,所以应结合具体症状,给予燥湿、化湿、渗湿之品,以健脾祛湿。所以,常用的健脾理气之品,多数是具有辛香味,且具有发散、行气之功的药材,比如砂仁、陈皮等,适当配合理气药材,以益气健脾为主,如山药、薏米、大枣、扁豆等,此时切不可滥用苦寒泻下的药材,否则必然加重湿气。
小编给大家介绍三种健脾基本方:
1、四君子汤:以人参(或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基本中草药为主的古方剂。益气健脾,适于脾虚诸证。
2、参苓白术散:药方是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加山药、莲子、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而成。健脾补气,本方是治疗脾虚湿盛证的常用方。
3、薏米莲子粥:薏苡仁30克、莲子肉(去皮心)30克、冰糖适量,先煎薏苡仁,再放入莲子肉,等粥成后加入冰糖食用。健脾祛湿,是很好的药膳。
除了强肾健脾,虚胖的人还可在饮食、睡眠、运动习惯等方面慢慢调养,从而真正摆脱虚胖。
1、饮食方面。虚胖的人应注重清淡、低盐、低油腻,同时多摄取一些利尿、消肿的天然食物,如苡仁汤、冬瓜、赤豆等。体质较弱的虚胖者注意食补,经常吃一些让气血运行畅通的温补型补品,如老鸭汤、山药炖等等。
2、睡眠方面。虚胖的人如果睡眠质量差,经常做梦、惊醒等,那就要非常注意了,因为睡眠不好可能是肾虚等身体虚弱症状,越是虚弱越容易失眠,如此亚健康状态的恶性循环很有可能是肥胖的主因。可以尝试傍晚散散步,睡前喝杯牛奶,或吃一些有利于睡眠的中药等。
3、运动方面。虚胖的人尤其应该适当地增加运动量。也许你长期爱坐,上班也常常坐着而不活动,回到家也爱坐着上网或看电视,而就是因为动得少才会产生虚胖。所以,多安排一些自己比较容易坚持和有趣味性的运动方式,经常出出汗,有利于调整人体的水分代谢,强化脾肾功能,让虚胖体质得到改善。同时,偶尔也可以做做局部按摩和SPA,加快体液和淋巴循环,帮助血管渗透出含大量毒素及废物,从而以达到减肥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