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病
推荐科室
神经内科
概述

周围神经病分为神经痛和神经疾患两大类,常见的周围神经病有:三叉神经痛、特发性面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炎(末梢神经炎)、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臂丛神经损伤、尺神经损伤、桡神经损伤、正中神经损伤、胫神经损伤、腓总神经损伤、股外侧皮神经炎、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等。

病因描述
神经痛是指受累的感觉神经分布区发生剧痛,而神经传导功能以及神经递质无明显变化,如三叉神经痛。神经疾患泛指周围神经的某些部位由于炎症、中毒、缺血、营养缺乏、代谢障碍、外伤等引起的一组疾病和损伤,属炎症性质者习惯上称为神经炎。
症状描述
(一)运动障碍:弛缓性瘫痪、肌张力降低、肌肉萎缩; (二)感觉障碍:局部麻木、灼痛、刺痛、感觉过敏、实体感缺失等; (三)反射障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四)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局部皮肤光润、发红或发绀、无汗、少汗或多汗,指(趾)甲粗糙脆裂等。 周围神经损伤后,常出现浮肿、挛缩等合并症,应注意预防。
检查
1.血常规 2.尿常规 3.生化全项 4.肌电图
诊断鉴别
周围神经病损的诊断依赖于病史描述、临床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可发现尚未出现症状或体征的早期周围神经病变,也是判断预后和疗效的客观指标,并有助于鉴别肌源性或神经源性肌萎缩。神经活组织检查利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进行辅助检查。分子生物学的基因检查使人们对周围神经病的认识有了提高,然而周围神经病损的诊断仍然相当困难。 本病需与单神经病、多数性单神经病、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相鉴别。
并发症
1.浮肿 2.挛缩 3.继发性外伤
治疗
对周围性神经病损的处理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康复治疗。 (一)一般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病损早期。 (二)手术治疗用于保守治疗无效而又适合或需要手术治疗的损伤。 (三)康复治疗无论在周围神经病损的早期与恢复期还是在手术治疗前后均应进行。康复治疗的目的是消除或减轻疼痛,预防与解除肌肉肌腱挛缩、关节僵硬,防止肌肉萎缩,增强肌力,恢复运动与感觉功能,最终恢复病人的生活和工作能力。对受累肢体功能不能完全恢复或完全不能恢复,应视具体情况分别给其设计、配制辅助器具,进行代偿功能训练。
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