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前期综合症
推荐科室
妇科
概述

育龄妇女在应届月经前7~14天(即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反复出现一系列精神、行为及体质等方面的症状,月经来潮后症状迅即消失。其临床特征表现为疲劳乏力、急躁、抑郁、焦虑、忧伤、过度敏感、猜疑、情绪不稳等和一种体质性症状,如乳房胀痛、四肢肿胀、腹胀不适、头痛等。由于本病的精神、情绪障碍更为突出,以往曾命名为经前紧张症、经前期紧张综合征。近年认为本病症状波及范围广泛,除精神神经症状外还涉及几个互不相联的器官、系统,包括多种多样的器质性和功能性症状,故总称为经前期综合征。

病因描述
(一)醛固酮激素过高引起全身性液体潴留;(二)精神刺激;(三)催乳素排出量增多;(四)卵巢甾体激素比例失常;(五)分泌系统平衡失常。
症状描述
(一)心悸;(二)乏力;(三)头痛;(四)食欲异常;(五)腹泻;(六)恶心与呕吐;(七)乳房胀痛;(八)四肢肿胀;(九)情绪不稳。
检查
1.阴道分泌物、CA125检查。 2.必要时做腹腔镜检,乳房红外线透视,钼靶摄片等检查。
诊断鉴别
主要依靠了解病人病史和家族、家庭史。由于许多病人有情绪障碍及精神病症状,故要特别注意这方面的情况。在前3个月经周期中周期性出现至少一种精神神经症状,如疲劳乏力、急躁、抑郁、焦虑、忧伤、过度敏感、猜疑、情绪不稳等和一种体质性症状,如乳房胀痛、四肢肿胀、腹胀不适、头痛等;症状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反复出现,在晚卵泡期必须存在一段无症状的间歇期,即症状最晚在月经开始后4天内消失,至少在下次周期第十二天前不再复发;症状的严重程度足以影响病人的正常生活及工作。凡符合上述条件才能诊断PMS。此病的症状均非特有,因而常需与其他疾病鉴别,尤其要与精神病疾患鉴别。
并发症
无明显并发症。
治疗
(一)精神安慰治疗:医生将根据病人的症状特点,设计个性化的心理和行为治疗方案,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    (二)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些处方药,使病人顺利度过这一时期。   (三)合理饮食结构对缓解症状有帮助。应注意保持足够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饮食的摄入可以改善经前期综合症的精神症状。
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