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疝
推荐科室
胃肠外科
概述
疝囊通过股环、经股管向卵圆窝突出的疝,称为股疝(femoral hernia)。股疝的发病率约占腹外疝的300-50o,多见于40岁以上妇女。女性骨盆较宽大、联合肌键和腔隙韧带较薄弱,以致股管上口宽大松弛而易发病。妊娠是腹内压增高的主要原因。依据疝囊的位置,股疝分为6种类型:①典型股疝(typical femoral hernia);②血管前疝(prevascular hernia);③外股疝(exfemoral hernia);④耻骨梳韧带股疝(femoral hernia of pectineal ligament);⑤耻骨疝(pectineal hernia);⑥血管后疝(retrovascular hernia)。
病因描述
(一)与其生理和解剖学基础密切相关:1.女性骨盆较宽,韧带肌肉、血管等较男性 为细 故股环明显大于男性 被认为是股疝好发的主要原因之一。2.股环是股管的上口 其 仅覆以疏松结缔组织。3.股管为一锥形盲管,有相当一部分前壁见于隐静脉裂孔内,其浅层结构为 筛筋膜,无肌性防护。4.腹股沟镰止点窄,远离耻骨梳韧带。
(二)髂外静脉粗细的变化。 特别是分娩后血管压迫的解除、口径变细。妊娠可造成腹肌 的伸展、韧带的松弛,任何引起腹内压增加的因素均可诱发股疝。
(三)股疝的发病可能与腹股沟疝修补手术有关。
症状描述
(一)可复性肿块:股疝肿块通常不大, 病人在站立 咳嗽 用力等引起腹内压增加时,发现大腿根部 (卵圆孔处)出现半球形隆起,大小似一枚核桃或鸡蛋,质地柔软 平卧时疝块通常不能自行还纳,需沿其突 出途径进行逆行复位还纳。由于囊外有丰富的脂肪组织,平卧而回纳疝内容物后,有时肿块并 不消失。若疝内容物为大网膜等组织,经常发作容易和疝囊发生粘连,肿块不易完全消失,而形成难 复性股疝。
(二)胀痛:若股疝较大时肿块可转向上行,基底部可延伸到腹股沟区 病人往往伴有腹股沟区坠胀不适;或在久站后局部胀痛和下坠感。
(三)肠梗阻表现:约有60%病例可发生嵌顿,引起局部疼痛加剧 出现急性肠梗阻表现才来 就诊。故对急性肠梗阻病人,尤其是中年妇女 应检查有无股疝,以避免漏诊和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