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
推荐科室
新生儿科
概述
新生儿败血症(neonatal septicemia)指新生儿期细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繁殖和产生毒素所造成的全身性感染,有时还在体内产生迁移病灶。目前仍是新生儿期很重要的疾病,其发生率约占活产婴儿的1‰~10‰,早产婴儿中发病率更高。
病因描述
(一)病原菌
我国以大肠杆菌(多具有K1抗原)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克雷白杆菌、绿脓杆菌和L细菌(以Lister研究所定名)感染常有报道,表皮葡萄球菌感染不断增加,B组溶血性链球菌虽有报道但不多。
(二)感染途径
可发生在出生前、出生时和出生后。宫内主要是通过胎盘传播感染;分娩过程中由产道细菌感染引起;生后感染最常见,细菌可侵入皮肤、黏膜,如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脐部是最易受感染的部位。新生儿产时有呼吸抑制而经过复苏干预、羊膜破水时间过长(>24h),母亲有产时感染或发热。
(三)自身因素
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不完善,IgM、IgA缺乏,对病变局限能力差,细菌进入体内易使感染扩散而致败血症。男婴和低出身体重儿等相对容易获得感染。
症状描述
(一)早期以非特异性症状为主,包括精神不好、反应不佳、哭声减弱无调以及奶欲减退等。
(二)在疾病进展时的主要表现为:
1、体温改变:多数足月儿表现为发热;而早产儿与未成熟儿则主要表现为体温不升,少数新生儿可出现体温不稳定。
2、黄疸:表现黄疸过重、消退延迟或在消退后再出现,以及黄疸原因无法解释。
3、肝脾肿大:由于炎症反应与脏器的受累而先后出现。
4、激惹与四肢肌张力改变:部分新生儿可出现兴奋-激惹症状,也有部分早产儿可表现四肢肌张力减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