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推荐科室
传染病科
概述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经呼吸道传播的化脓性脑膜炎。致病菌由鼻咽部侵入血循环,形成败血症,最后局限于脑膜及脊髓膜,形成化脓性脑脊髓膜病变。
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瘀点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严重者可致败血症休克及脑实质损害。
病因描述
(一)传染源
带菌者和病人。病人从潜伏期末开始至发病10天内具有传染性。带菌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更大。
(二)传播途径
1、飞沫传播:如咳嗽、喷嚏、说话等;
2、密切接触:如同睡、怀抱、喂乳、接吻等对2岁以下婴儿传播本病有重要意义。
(三)易感人群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从2~3个月开始,6个月至2岁发病率最高,以后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新生儿有来自母体杀菌抗体故发病少见。
(三)流行特征
发病从前1年11月份开始,次年3、4月份达高峰,5月份开始下降。其他季节有少数散发病例发生。由于人群免疫力下降,易感者的积累,以往通常每3~5年出现一次小流行,8~10年出现一次大流行。流行因素与室内活动多,空气不流通,阳光缺少,居住拥挤,患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等有关。
症状描述
(一)发热:流脑早期表现为低热、咽喉肿痛、分泌物增多、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出现寒战、高热,呈现稽留热或弛张热。
(二)皮疹:大多数患者,可于躯干和双侧下肢出现不规则出血性皮疹,按压不褪色。皮疹数量和范围与病情轻重有关。
(三)头痛:病人常有头痛欲裂、血压增高、狂躁不安、谵妄及惊厥等症状。
(四)喷射性呕吐:常常提示颅内压增高,病情急速进展,可导致脑疝,危及生命。
(五0脑膜刺激征:病菌侵犯脑脊髓膜,临床可出现脑膜刺激征,即颈项强直、克氏征及布氏征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