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泻
推荐科室
消化内科
概述

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每日排粪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慢性腹泻指病程在两个月以上的腹泻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

病因描述
腹泻原因很多,感染、消化不良、不洁食物、胃酸过少或缺乏,胃切除术后内容物流入肠腔等均可引起腹泻。其他如慢性胰腺炎、肠道乳糖酶缺乏、肠粘膜本身的病变,也可因吸收能力减退引起腹泻。
症状描述
1.腹泻:病变位于直肠或乙状结肠患者多有便意频繁和里急后重。 2.伴随症状:因病因不同而伴有腹痛、发热、消瘦、腹部肿块或消化性溃疡等。
检查
1.粪便检查:出血、脓细胞、原虫、虫卵、脂肪滴等。 2.小肠吸收功能测定:显示肠道吸收不良。 3.X线及内窥镜检出病变位置、运动功能状态、胆石等。 4.超声。 5.小肠黏膜活组织检查。
诊断鉴别
慢性腹泻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征、直肠指检、粪便检查,如有困难,再进一步作乙状结肠镜、X线检查,仍不能解决时,再考虑作纤维结肠镜或小肠镜检查,必要时作各种功能试验,如小肠吸收功能试验(葡萄糖耐糖试验、右旋木糖实验、放射性核素标记维生素B12实验)和胰腺功能实验。本病需与营养吸收不良及寄生虫感染等疾病相鉴别。
并发症
常见的并发症有:营养不良及维生素缺乏症;感染:常见有中耳炎、口角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疖肿、败血症、泌尿道感染及静脉炎等。各种感染可能成为腹泻的病因,但也有在腹泻之后,由于全身抵抗力降低而继发感染。迁延性腹泻或原有营养不良病儿,容易并发真菌感染,如鹅口疮、真菌性肠炎,甚至引起全身性真菌病;中毒性肝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感染性休克、中毒性脑病等,如处理不当还可发生急性心力衰竭、高血钾、中毒性肠麻痹、肠出血、肠套叠等,偶可见肠穿孔和腹膜炎。
治疗
1.病因治疗:针对不同类型腹泻采取相应治疗。 2.对症治疗:尽量避免选择成瘾性药物;且应在明确病因后应用。止泻药:活性炭、氢氧化铝凝胶、可待因等。 3.解痉止痛药:阿托品、山莨菪碱。
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