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
推荐科室
消化内科
概述
胰腺炎(pancreatitis)是胰腺因胰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而引起的疾病。胰腺有水肿、充血,或出血、坏死。临床上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化验血和尿中淀粉酶含量升高等。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二种。造成胰腺炎的主要原因主要有酗酒、创伤、胆道疾病等等。国外引起胰腺炎的原因主要为酒精中毒,而我国与此不同,主要是由于胆结石致胰液引流不畅、反流而使胰腺发炎。暴饮暴食也是急性胰腺炎的另一个重要发病因素。
病因描述
1.十二指肠壶腹部的阻塞引起胆汁返流。总胆管和胰管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壶腹部,返流的胆汁可进入胰管(共道说),将无活性的胰蛋白酶原激活成胰蛋白酶,再诱发前述一系列酶反应引起胰腺的出血、坏死。引起十二指肠壶腹部阻塞的原因有胆石、蛔虫、暴饮暴食引起的壶腹括约肌痉挛及十二指肠乳头水肿等。后二种原因也可使十二指肠液进入胰内。
2.胰液分泌亢进使胰管内压升高。暴饮暴食,酒精的刺激使胃酸及十二指肠促胰液素分泌增多,进而促进胰液分泌增多,造成胰管内压增高。重者可导致胰腺小导管及腺泡破裂,放出内生性活素,激活胰蛋白酶原等,从而引起胰腺组织的出血坏死。
3. 腺泡细胞直接受损。 创伤、缺血、病毒感染或药物毒性作用等可直接损害腺泡细胞使胰蛋白酶渗出,发生胰腺炎。
在急性胰腺炎的实际发病上很可能是上述两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即胰液分泌亢进和不全阻塞并存。近年又注意到受细菌感染的胆汁可破坏胰管表面被覆的粘液屏障,强调了胆道感染在本病发生上的重要性。
症状描述
一、急性胰腺炎:
1.腹痛:绝大多数患者有腹痛。疼痛性质可为钝痛、绞痛、钻痛或刀割样痛。常在胆石症发作后不久、大量饮酒或饱餐后产生。起病较急,但无消化道穿孔发展快,疼痛多呈持续性伴阵发性加剧,数小时缓解的腹痛非胰腺炎所致。轻症患者腹痛3~5天即可缓解,重症剧痛持续时间较长。腹痛常涉及整个上腹部,上腹正中或左上腹多见,50%患者有向腰背部放射的束带状痛,弯腰抱膝或前倾坐位可能会轻微减轻疼痛。胰腺分泌物扩散后可引起腹膜炎,发生下腹及全腹痛。5%-10%患者可能无腹痛,突然休克或昏迷,甚至猝死,往往是SAP终末期表现。多在老年、体弱患者发生,还见于腹膜透析、腹部手术、肾移植、军团病、脂膜炎等伴发的胰腺炎。
2.恶心、呕吐:90%患者起病即有恶心、呕吐,呕吐可频繁发作,或持续数小时,呕吐物可为胃内容物、胆汁或咖啡渣样液体,呕吐后腹痛多无缓解。呕吐可能为炎症累及胃后壁所致,也可由肠道胀气、麻痹性肠梗阻或腹膜炎引起。
3.发热:发热常源于急性炎症、胰腺坏死组织继发细菌或真菌感染,发热伴黄疸者多为胆源性胰腺炎。发热与病情有一定关系,MAP仅有轻度发热,一般持续3~5天,SAP发热较高,且持续不退,特别在胰腺或腹腔有继发感染时,呈弛张高热。
4.低血压及休克:SAP常发生低血压或休克,患者烦躁不安、皮肤苍白、湿冷、脉搏细弱。
二、慢性胰腺炎:
临床上常伴有胆道系统疾患,患者有上腹痛、脂性泻,有时并发糖尿病。慢性酒精中毒时也常引起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