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导读】三月天,乍暖还寒,还未来得及迎接大好春光,南方一些城市却迎来了“潮”流不止的回南天。墙滴水,地冒水,玻璃流水……不仅空气中潮湿得能拧出水来,人体内也是湿气十足。这种潮湿的“回南天”极其适合细菌的生长繁殖,容易引发一系列疾病。
编辑/雪娇;图片/华子
春天,雨水渐多,空气中的湿度也越来越大。加之,经过一个冬季,人们往往各种食物吃得太多,运动量过少,身体阴盛阳虚,体内的湿气也越来越多。
如果湿气重,人就很难受了。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驱风很容易,但一旦成了风湿,就往往是慢性疾病,一时半会儿治不好了。湿气在皮下,就形成肥胖,也是不好处理的健康问题。所以要及时祛潮祛湿,让身体远离回南天。
1、保持饮食清淡。很多人饮食习惯无肉不欢,但是肉吃多了伤脾胃,而脾的主要功能就是祛湿。“回南天”这段时间注意饮食清淡,多吃一些祛湿的食物,例如莲子,薏米,玉米等健脾利湿。
2、及时增减衣物。不要以为春天到了,就可以脱掉厚厚的外套,春天湿气太重,更容易导致感冒。
3、适当开窗通风。在阳光明媚的时候打开窗户通风,在其他天气就尽量不要开窗,避免屋外的湿气进入室内。
4、注意卫生。家中最好常备杀毒剂,对物体表面进行定期杀菌处理,潮湿的环境更有利于细菌的滋生。
5、保证睡眠。春天是适合睡眠的季节,春天的睡眠质量比较高,而且很容易进行调养。规律的作息和充足的睡眠才是有个好身体的前提。
编辑/雪娇;图片/华子
物品受潮,影响的是居住环境;人一受潮,则是七病觊觎。回南天里,更应谨防各类疾病的发生。
1、呼吸道疾病多发。“回南天”频繁,雨水多湿气重,气温忽冷、忽热致人群流行性疾病如感冒、流脑、水痘、扁桃体炎等高发。
2、急性胃肠炎多发。空气潮湿,再加上气温在盘旋式上升,十分有利于细菌、真菌、病毒、霉菌等迅速繁殖。
3、心血管病多发。“回南天”又湿又闷,人易烦躁,再加上天气忽冷忽热、昼夜温差大,血管收缩强烈,会造成血压强烈地波动,对心脏产生不良影响。
4、皮肤病增多。天气潮,看起来是表面潮,实质上衣物、床品是全方位吸潮,真菌、细菌、尘螨等滋生,引发湿疹、荨麻疹等系列皮肤病。
5、风湿病多发。对于“回南天”,长期患有关节炎的老人最敏感,甚至比天气预报还灵验。不爱运动且日常工作生活要久坐、伏案的人群也容易觉得身体不舒服。
6、抑郁症发作。“回南天”低气压徘徊,“春季抑郁症”高发,这是由于气候湿闷,导致人体内分泌紊乱,进而心绪低落。
7、阴道炎易发。“回南天”衣物受潮或难干透,衣物上的霉菌、滴虫、淋球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繁殖力强,尤其容易通过不干爽的内裤,轻易侵袭女性,尤以阴道炎最多见。
编者/雪娇;图片/华子
潮湿的天气除了要注意疾病预防之外,心理也要注意防潮,心情千万别跟着潮湿的天气一起“发霉”。
学生是心理防潮的重点/p>
繁重的压力,已经使学生心理处于不平衡状态,敏感天气的间接或者直接刺激,就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天气变化已经成为引起心理变化的“导火线”。
潮湿会使女性内分泌失调。
春天天气不稳定,阴雨天占主导,造成人的大脑内松果体素分泌增多,从而使体内其他激素分泌不均衡,出现代谢紊乱,导致神经功能紊乱,使得人的认知、情绪情感与其他季节相比差异大,从而导致“春季抑郁”。女性比男性更为严重,原因是男性是理性思维,女性是感性思维,且男性在情感宣泄的渠道要比女性的多,也较为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
那么在这个乍暖还寒的季节里,如何预防“春季抑郁”?
1、学会接受。与其抱怨天气潮湿,不如选择接受,改变不了环境,改变自己的心态。
2、善于舒缓情绪,调养情志,保持乐观豁达的心境。
3、经常运动不仅可使体格健康,也可有效对抗抑郁症,有助赶走阴霾情绪。
编辑/雪娇;图片/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