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导读】近日,微博上有消息称“一家人因吃甘蔗中毒变成植物人”,引网友转发提醒。掌握健康向各院专家证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附属儿童医院及杭州市一医院的相关专家都表示,“霉甘蔗中毒”并非谣言,甘蔗霉变发红,就不能食用了,严重的还可以致人死亡。那么,生活中,还有哪些食物可能会引起中毒呢?
食物中毒包括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性食物中毒(毒蘑菇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如农药中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如木薯、扁豆中毒)等。食物中毒的表现:在短时间内,吃某种食物的人单个或同时发病,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为主,往往伴有发烧。严重的还会发生脱水、酸中毒,甚至出现休克、昏迷等症状,救治不及时会危及生命。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毒原因一是由于细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引起的急性感染,常见的细菌有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和韦氏杆菌;另一原因是细菌在食物中大量繁殖,释放出外毒素,毒素被肠道吸收后引起中毒,属于这类中毒的常见细菌有葡萄球菌、肉毒杆菌。
二、真菌性食物中毒:真菌在谷物或其他食品中生长繁殖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如赤霉病麦、霉变甘蔗等。用一般的烹调方法加热处理不能破坏食品中的真菌毒素。真菌生长繁殖及产生毒素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因此中毒往往有比较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
三、动物性食物中毒:中毒原因一是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动物或动物的某一部分当做食品,误食引起中毒反应;二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大量有毒成分的可食的动物性食品,如食用鲐鱼。近年,我国发生的动物性食物中毒主要是河豚鱼中毒,其次是鱼胆中毒。
四、植物性食物中毒:可能的原因有3种。
1、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植物或其加工制品当作食品,如桐油、大麻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
2、在食品的加工过程中,将未能破坏或除去有毒成分的植物当作食品食用,如木薯、苦杏仁等;
3、在一定条件下,不当食用大量有毒成分的植物性食品,食用鲜黄花菜、发芽马铃薯、未腌制好的咸菜或未烧熟的扁豆等造成中毒。植物性食物中毒里最常见的为菜豆中毒、毒蘑菇中毒、木薯中毒;可引起死亡的有毒蘑菇、马铃薯、曼陀罗、银杏、苦杏仁、桐油等。植物性中毒多数没有特效疗法,对一些能引起死亡的严重中毒,尽早排出毒物对中毒者的预后非常重要。
五、化学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发病特点是与进食时间、食用量有关。一般进食后不久发病,常有群体性,病人有相同的临床表现。剩余食品、呕吐物、血和尿等样品中可测出有关化学毒物。主要包括:
1、误食被有毒害的化学物质污染的食品;
2、因添加非食品级的或伪造的或禁止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的食品,以及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而导致的食物中毒;
3、因贮藏等原因,造成营养素发生化学变化的食品,如油脂酸败造成中毒。
1、霉变甘蔗:
未成熟的甘蔗收割后如果储藏不当会发生霉变,霉变的甘蔗外皮失去光泽,质地较软,瓤部颜色比正常甘蔗深,一般呈酒糟味或酸霉味。霉变甘蔗含有神经毒素3-硝基丙酸,中毒后以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为主,一般在进食甘蔗2至8小时后发病。中毒最初症状为呕吐、头晕、头疼、视力障碍,进而出现眼球偏侧凝视、复视、阵发性抽搐,四肢强直、屈曲、内旋,手呈鸡爪状,大小便失禁,严重者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2、假沸豆浆、四季豆等其他未煮熟的豆类:
豆浆、四季豆中含有一种毒性物质,叫皂素。皂素对人体消化道黏膜有刺激作用,会引起消化道黏膜肿胀以及出血性炎症,同时还会破坏红细胞引起溶血。皂素在100℃时很快被分解而失去毒性。因此煮透的豆浆是不会发生中毒的。但皂素受热非常容易膨胀,每当豆浆加热到80~90℃时,就形成许多气泡,向上翻滚,出现假沸现象。没有经验的人认为豆浆已经煮透,不再继续烧煮。其实皂素没有完全被分解,喝了这种假沸的豆浆就会发生食物中毒,在半小时至5小时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头晕,部分病人还四肢麻木、心慌、畏寒。
3、木薯:
尽管木薯的块根富含淀粉,但其全株各部位,包括根、茎、叶都含有毒物质,而且新鲜块根毒性较大。其有毒物质为亚麻仁苦苷,其原因为亚麻仁苦苷或亚麻仁苦苷酶经胃酸水解后产生游离的氢氰酸,从而使人体中毒。要防止木薯中毒,可在食用木薯前去皮,用清水浸薯肉,使氰苷溶解。一般泡6天左右就可去除70%的氰苷,再加热煮熟,即可食用。
4、发芽马铃薯:
马铃薯的有毒成分是茄碱(马铃薯毒素、龙葵苷),全株都含有这种毒素,不过,各部位含量不同,成熟马铃薯含量较少,一般不引起中毒,而马铃薯的芽、花、叶及块茎的外层皮中却含有较高的茄碱,马铃薯嫩芽部位的毒素甚至比肉质部分高几十倍至几百倍。未成熟的绿色马铃薯或因贮存不当而出现黑斑的马铃薯块茎中,都含有极高的毒性物质。
5、黄花菜:
黄花菜中含有秋水仙碱,摄入后会在人体组织内被氧化,生成二秋水仙碱。而二秋水仙碱是一种剧毒物质,可毒害人体胃肠道、泌尿系统,严重威胁健康。一个成年人如果一次食入鲜黄花菜50~100克即可引起中毒。
6、苦杏仁、桃仁、李子仁、枇杷仁、杨梅仁及亚麻仁等:
这些果仁含有氰甙类,在口腔、食道、胃或肠中水解产生氢氰酸。氢氰酸经胃肠吸收后,使细胞的正常呼吸不能进行,因而组织缺氧,体内的二氧化碳和乳酸量增高,使机体陷入窒息状态,可出现头晕、头痛、心悸、胸闷、呼吸困难、意识不清等缺氧表现。
7、金枪鱼:
金枪鱼中含有鲭毒素,可能导致痉挛和头痛。金枪鱼被捕后一定要冷冻,因为太热的话,它能释放毒素,烹饪过程很难破坏这些毒素。因此,为了避免金枪鱼引起的食物中毒,最好买冷藏的,并且要彻底煮熟。
8、牡蛎:
牡蛎和其他甲壳类动物通常被视为强有力的食物中毒源。这些贝壳类动物毒性的大小与它们生长环境的水的质量密切相关。如果水被污染,那么很有可能牡蛎也是被污染的,吃下这些被污染的贝类会导致呕吐、发烧、腹泻和其他中毒症状。
另外,未成熟的青西红柿、发黄的银耳、变色的紫菜、腐烂的生姜、胖大的豆芽、长斑的红薯、腐烂的大白菜、发霉的茶叶、未腌透的咸菜等,也不易食用,易发生食物中毒。
发现食物中毒的情况,切莫慌张。应立即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对病人采取催吐、洗胃、清肠等急救治疗措施,同时及时送医。由于反复呕吐和腹泻是机体排泄毒物的途径,所以在出现食物中毒症状24小时内,不要擅用止吐药或止泻药。
排出毒物的方法有催吐、洗胃及导泻等。
一、催吐:
中毒后不久,毒物尚未完全吸收,此时催吐效果较好,而且方法简单。催吐的条件是患者意识必需清醒。若中毒后已经发生剧烈呕吐,可不必催吐。催吐的方法有多种,最简单的是用筷子或汤匙柄刺激后咽壁(咽喉部)达到呕吐。另外,口服催吐剂效果也很好,任选下列一种催吐剂均可达到目的:
1、一杯温盐水或温开水加10~20滴碘酒混匀。
2、一汤匙0.5~1%的硫酸铜溶液、
3、30毫升的吐根糖浆。
二、洗胃:
洗胃的方法有多种,对神智清醒的患者,可令其反复喝进洗胃液,然后吐出。高锰酸钾溶液对胃形成刺激,可达到自动吐出的效果。常用洗胃液有:
1、温开水或2~4%温盐水或温肥皂水,适于毒物不明的中毒。
2、0.02~0.05%高锰酸钾溶液,除1605(对硫磷)中毒外,适用于一切中毒。
3、浓茶或碘酊或0.2~0.5%活性炭溶液或0.5~4%鞣酸溶液或1~3%过氧化氢溶液等,适用于生物碱中毒。
4、1~3%小苏达溶液,适用于有机磷中毒(敌百虫中毒除外)。
5、1.5%硫酸钠溶液,适用于钡盐中毒。
三、清肠、导泻:
中毒时间较长或腹泻次数不多的患者可能有毒物滞留肠道内,应及时就医排出肠道内容物及毒物。
值得注意的是,反复呕吐和腹泻可造成脱水,尤其是儿童及青年患者,必须及时补充丢失的液体,如喝水或通过静脉补液。
另外,要保护现场,封存中毒的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并应及时报告当地的食品卫生监督检验部门,采取标本,以备送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