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伊始,严防手足口病“逆袭”

[ 作者:掌握健康 创建时间:20150902 来源:掌握健康 ]

每年9月开学之后,手足口病都会出现一个发病小高峰。这是因为秋季气温稍降,更适合肠道病毒生长繁殖,且开学孩子高度聚集,密切接触多,一旦有病例发生,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手足口病主要多发在5岁以下的儿童,一般有2-10天的潜伏期。随后会有发热表现,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会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在发热1-2天后可在宝宝口腔粘膜、唇、手掌、足底、臀部等处发现红色小丘疹,进而发展成为小水泡。一旦小水泡破溃后很容易造成病患部位的溃疡,患儿会有疼痛哭闹的症状并拒绝进食。所以在秋季开学期间,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对于发热,手、足、口和肛周出现皮疹等异常情况,一经发现要及时带孩子就医。手足口病整个病程大约在1周左右结束,只要护理得当,不会在皮肤上留下任何色素痕迹或疤痕,所以家长也无需过多担忧。

目前手足口病仍无疫苗可接种,但只要养成“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等良好的卫生习惯,就可以有效地避免感染。

此外,流行性腮腺炎、细菌性痢疾等疾病也易在短时间内暴发流行,开学期间同样要注意防范。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水痘等儿童常见传染病都是可以通过接种相应的疫苗有效预防。开学伊始,家长要仔细翻阅孩子的《预防接种证》,发现有漏种的疫苗,要尽快带孩子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