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上海两地先后出现5名黄热病患者。从3月13日开始,我国各地陆续出现了黄热病病例,古老而陌生的黄热病一时间成为民众热议的焦点。已经在亚洲几乎绝迹的黄热病为何又开始流行?
黄热病曾经传播历史长达5个世纪,从17世纪第一次对黄热病有记录以来,黄热病就从未停止过,上个世纪在一些贫困中南美洲和非洲国家仍在持续爆发传染中。近期,我国发现的几起黄热病案例都是属于输入性病例。
黄热病是由黄热病毒引起、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病毒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约为3至6天,全年均可发生。它可分为城市型和丛林型两种:城市型的主要传染源为病人及隐性感染者,特别是发病4日以内的患者;丛林型的主要传染源为猴及其他灵长类动物。城市型以埃及伊蚊为唯一传播媒介;丛林型以“猴→非洲伊蚊”或“趋血蚊属等→猴”的方式循环。
黄热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剧烈头痛、寒战、黄疸、出血和蛋白尿等,目前没有特异性的治疗方法。所以防范蚊虫叮咬是最主要的预防措施,尤其是南方地区,天气较北方湿润,温度较高,蚊虫肆虐,出门尤其要做好防护。
我国北京、上海都不是伊蚊的主要分布地区,所以目前黄热病在我国并未存在进一步扩散的风险。但如果近期计划前往非洲等黄热病疫区的朋友最好还是推迟行程或提前十天接种黄热病疫苗。
编者/雪娇;图片/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