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及豆制品的蛋白质含量比大豆高,并且豆腐蛋白属完全蛋白,富含人体所必需的八种氨基酸。中医理论认为,豆腐味甘性凉,入脾、胃、大肠经,具有益气和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的功效。作为“素菜中的荤菜”,受万千追捧是有原因的。
1、抑制肿瘤生长。大豆中含有的皂苷,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功效。
2、延缓衰老。豆腐中含有大量类黄酮,可以刺激雌激素,延缓更年期。
3、促进生长发育。豆腐中含有丰富的大豆卵磷脂,有益于神经和大脑的生长发育,另外豆腐中的钙对牙齿、骨骼的生长发育有益。
豆腐虽好,多吃也有弊,过量也会危害健康。
1、引起消化不良。豆腐中含有极为丰富的蛋白质,一次食用过多不仅阻碍人体对铁的吸收,而且容易引起蛋白质消化不良,出现腹胀、腹泻等不适症状。
2、促使肾功能衰退。大量食用豆腐,摄入过多的植物性蛋白质,势必会使体内生成的含氮废物增多,加重肾脏的负担,不利于身体健康。
3、促使动脉硬化形成。豆制品中含有极为丰富的蛋氨酸,蛋氨酸在酶的作用下可转化为半胱氨酸。半胱氨酸会损伤动脉管壁内皮细胞,易使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沉积于动脉壁上,促使动脉硬化形成。
4、导致碘缺乏。制作豆腐的大豆中含有的皂角苷不仅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而且还能促进人体内碘的排泄。长期过量食用豆腐很容易引起碘缺乏,导致碘缺乏病。
另外,老年人和肾病、缺铁性贫血、痛风病、动脉硬化患者更要控制食用量。而且豆腐性偏寒,胃寒者和易腹泻、腹胀、脾虚者也不宜多食。
参考资料:
1、豆腐虽营养 要如何避免吃豆腐的误区 凤凰网
2、吃豆腐有什么好处 吃豆腐的禁忌有哪些搜狐网
编者/雪娇;图片/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