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温饱问题已经解决,大家现在关心的是既要吃出美味和口福,又要吃出营养和健康。在这个提倡低盐低油的时代,也有很多人纠结于要不要加味精?不加味精总觉得欠点味道,加了味精呢又担心健康问题。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味精里到底有些什么?
味精的化学名称是谷氨酸钠,是一种安全性非常高的食品添加剂(鲜味剂)。
1908年,日本化学教授池田菊苗的妻子给他做了一盘海带黄瓜片汤,池田喝下一口,发现今天的汤与平时大不一样,味道特别鲜美。职业敏感性让池田钻进了实验室。半年后,他从海带中提取出了一种叫做“谷氨酸钠”的化学物质,这就是味精。此外很多食物中也存在谷氨酸钠,如葡萄汁、番茄酱等。
最近几年,有关“味精不好”的传言蛮多。有些人甚至索性就不吃了。
其实味精自问世以来,人们对它有一个不断认识的过程。关于味精的营养价值与安全性以及它对人体的生理作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对味精进行过认真研究和试验,最终得出了较为一致的结论:
根据国际粮农组织研究,按人体每公斤体重,吃0.6克/公斤每天以上的味精量,对人体是有害的。也就是说,比如一个50公斤的人,要一天吃30克以上的味精,这是不可能的。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发酵所冯凤琴教授也认为味精是安全的。她找到了两个科研数据,她说:“食用味精的半致死剂量是19.9g/kg体重(通过大鼠做的经口试验)和食盐(氯化钠)相比,味精的安全性更高,食盐的半致死剂量是3g/kg体重(通过大鼠做的经口试验)。
其实吃味精不好并不是又味精本身引起的,而是味精对盐有协同作用,里面也含有钠离子,众所周知,食盐是引起高血压的重要原因,所以适当吃一些味精是没问题的,甚至一定剂量的谷氨酸钠可以治疗某些神经性疾患(如癫痫病、神经衰弱)和肝病(如肝昏迷、肝功能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