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养生,谨防秋燥

[ 作者:掌握健康 创建时间:20130823 来源:掌握健康 ]

“立秋处暑天气凉”、“处暑热不来”,处暑后,天气往往干燥、少雨,人体皮肤可能会因此变得紧绷,甚至起皮脱屑、毛发枯燥无光泽、头皮屑变多、嘴唇干燥或裂口,或大便干结,这就是所谓的“秋燥”。预防秋燥,应注意各方面的调养。

1、饮食:多饮汤水,凉后“贴膘”

夏秋之际要多喝水,很多人脾胃功能相对较弱,别吃口味太重的食物,不要暴饮暴食。健脾胃的食物有薏米、莲子、扁豆、冬瓜等。常食沙参、玉竹、莲子粥、百合等食品,可以将其熬成粥,既能防热,还能益气。

进入初秋,很多“苦夏”、夏天食欲较差者,食欲逐渐好转,主动或被动地开始贴秋膘。其实,不要急着贴秋膘。此时人的胃肠功能较弱,还没调理过来,如果吃太多的肉类等高蛋白食品,会增加肠胃负担。吃肉要适当,最好等到天真正凉下来后,再多增加肉食。

2、锻炼:“不累”是标准

早晚可去室外散步,适量做运动,既可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又可使一天保持良好的精气神。根据身体素质,运动量和运动方式应有所差异。中午气温偏高,尽量避免室外活动,特别是患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的老年人。

3、防病:“老毛病”易复发

不少关节炎患者因为立秋过后不注意保暖,还常吹空调、吹电扇,结果导致旧病复发,如肩周炎、颈椎病、痛风等“老毛病”,这个阶段复发概率很高。

此外夏秋更迭之际也正是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中风等疾病的高发期。中老年人不要让自己受到“冷刺激”,如不吃过多冷饮料,不用冷水洗澡、洗脚;晚上睡觉注意保暖等。老年人起床动作宜缓慢,做到“三个半分钟”:起床前伸个懒腰床上坐半分钟、床沿坐半分钟、下床站立半分钟,然后洗脸、刷牙,适量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