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心理咨询

[ 作者:掌握健康 创建时间:20131022 来源:掌握健康 ]

心理咨询,并不是一种心理疾病的治疗,从自我提升方面来说,心理咨询是“借镜”认识自己、完美自己;从解惑方面来讲,是“借力”拂去自己心灵之镜的灰尘。然而,人们由于自己的执着误解了心理咨询这一件利己利人的平台。

1、心理问题≠精神病

在许多人眼里,来进行心理咨询的人很可能有什么不正常或有精神病,要不就是有见不得人的隐私或道德品质方面有问题。因此,很多人宁愿饱受精神上的痛苦折磨,也不愿或不敢前来就诊。

其实,心理问题与精神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每个人在成长的不同阶段及生活工作的不同方面,都有可能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消极情绪的产生。对这些问题如能采取适当的方法予以解决,个体就能顺利健康地发展;若不能及时加以正确处理,则会产生持续的不良影响,甚至导致心理障碍(俗称精神病)。

2、心理学≠窥见内心

许多来访者不愿或羞于吐露自己的心理活动,认为只要简单说几句,咨询师就应该能猜出他心中的想法,要不就表明咨询师水平不高。

其实心理治疗师也是人,他们没有什么特异功能窥见他人的内心世界,他们只是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来访者提供的一定信息进行讨论和分析,并进行咨询与治疗。因此,来访者需详尽地提供有关情况,才能帮助医患双方共同找到问题的症结,有利于治疗师做出正确的诊断并进行恰当的治疗。

3、心理咨询≠无所不能

许多来访者将心理咨询神化,似乎心理咨询师无所不会、无所不能,什么样的心结都能一下打开,所以常常来诊一两次没有达到所希求的“豁然开朗”的心境,就大失所望,再也不来了。

实际上,心理咨询是一个连续的、艰难的改变过程,所以来访者需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4、心理咨询≠思想工作

来访者中还有另一种极端的认识,就是认为心理咨询没多大用处,无非是讲些道理,因而忽视或未意识到心理问题是需要治疗的。

心理咨询作为医学中的一门学科,有着严谨的理论基础和诊疗程序,它与思想工作是有本质区别的。思想工作的目的是说服对方服从、遵循社会规范、道德标准及集体意志,而心理咨询则是运用专门的理论和技巧寻找心理障碍的症结,予以诊断治疗,咨询者持客观、中立的态度,而不是对来访者进行批评教育。

另外,某些心理障碍同时具有神经生化改变的基础,需要结合药物治疗,这更是思想工作所不能取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