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不少人意志消沉、苦恼忧伤,不但抵触上学上班,还整日慵懒倦怠,难以提起兴致。好多事要忙,却又什么都不想做;情绪低落,总提不起精神,白天犯困,晚上失眠,这些症状被网友称为“五月病”。心理专家表示:“五月病”与神经系统的失衡有关。视其严重程度而定,对应的医学诊断可能会是“适应障碍”和“抑郁症”。
在精神卫生的诊断标准中,并没有“五月病”这个病名,但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和成因。春季是精神类相关疾病,比如抑郁症、焦虑症等的高发期,并在5月份显现出来,因此归结为“五月病”。
同时,春季是生发的季节,人的神经系统比较兴奋,兴奋过度的同时抑制则减弱,导致生理上发生一些变化,比如出现焦虑情绪、失眠厌食等,经常早上起床后觉得精神状态不佳,厌工厌学,这都与神经系统的失衡有关。
对付“五月病”,从可控的因素来说,我们要加强自我信任感和自我功能训练,从其他层面强化自我认同,抗压能力自然也会提升。对于“五月病”在饮食上的应对,应多吃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饮食尽量清淡,有营养而不油腻,尤其晚餐以谷物和水果为主,避免大鱼大肉,晚上也尽量不要接触酒、茶、咖啡。
尽管春季天气暖和起来,很多人会晚睡,但要避免使神经细胞更加刺激兴奋,让自己得到休整,以应对天气所带来的不平衡。比如:晚上要少打游戏,少看电视。
此外,要多与朋友交流、分享,以减轻自身压力,同时也能从朋友那儿反馈自己看不到的真实面貌,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
如果真的累了,那就趴一下吧,有时候,“停下”也是一种健康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