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生命科学研究院的一项研究发现:中国的中老年人群中,维生素B1缺乏与抑郁症密切相关。维生素B1是相对较为陌生的维生素,我们不禁疑惑,属于心理疾病范畴的抑郁症有可能仅仅因为某种维生素的缺乏发生?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补充维生素B1呢?
其实,维生素B1与神经系统的功能关系密切,维生素B1缺乏时,会令人情绪沮丧,思维迟钝;严重缺乏时,会发生“多发性神经炎”。
在中科院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对1500余名京沪城乡居民进行了维生素B1营养水平调查,然后对结果和抑郁程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随着体内维生素B1浓度的降低,患上抑郁症的风险显著上升,其中原因可能是维生素B1缺乏会导致线粒体功能紊乱和慢性氧化应激,这两种情况均被认为是抑郁症发病的潜在机理。
从1982年到2002年的全国营养调查结果显示,20年来,随着我国居民富裕水平的提高,维生素的摄入量却完全没有随着食物供应的充足而增加。事实上,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的摄入量,都在随着富裕水平的升高而不断下降,其中维生素B1的下降幅度尤其迅猛,从2.5mg/d降到了1.0mg/d。
维生素B1是一种相当娇气的营养素,它既怕热,又怕碱,还怕漂白粉、氯气、二氧化硫和双氧水之类,而且还容易在淘米、洗淀粉的过程中溶在水里流失掉。所以,在日常烹调当中,维生素B1的损失率不可低估。而中国人的某些饮食喜好和饮食方式让维生素B1偷偷地丢失了。
那么什么食品维生素B1含量高呢?含淀粉的主食是膳食中维生素B1供应的主力军。如全麦面粉、燕麦、大麦、小米、大黄米、糙米、黑米、高粱米以及红小豆、芸豆、绿豆、蚕豆、豌豆等都是维生素B1的好来源,但这些恰恰是我们平时不常吃的食物。
不过,植物性食品中还有些其他优秀选手,它们都和种子沾边。比如,嫩豆类蔬菜以及坚果油籽类。炒菜吃的嫩蚕豆、嫩豌豆、嫩毛豆,都是维生素B1含量相当丰富的食品,远远高于其他普通蔬菜。开心果、葵花籽、花生之类的坚果油籽,也能补充一些维生素B1。动物性食品中,瘦猪肉和一些内脏是维生素B1的好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