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心理,促和谐健康

[ 作者:掌握健康 创建时间:20141010 来源:掌握健康 ]

2014年10月10日,是第23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发布此次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主题“心理健康,社会和谐 ”,旨在号召全社会积极参与精神卫生工作,共同承担防治责任和义务,推动形成理解、接纳、关爱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氛围,保护和促进公众心理健康。

国内外心理学家、医学家对精神健康问题有不少精辟见解。心理学家麦灵格说:“精神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以及人们相互之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只是要有效率,也不只是要能有满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变故,而要三者都具备。精神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有敏锐的智能,适合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

可是,在我国,不少人对健康的认识只停留在“只要身体没毛病就说明很健康”的阶段,很少关心精神健康。中国约有1.73亿人患有不同类型的精神障碍,据此估算,成年人群30天患病率高达17.5%,其中,1.58亿人从未接受过精神卫生专业治疗。也就是说,接受过精神卫生专业治疗的仅有0.15亿人,还不到总数的10%。这么低的求医率,之中必然有很多原因,其中最关键的还是不够重视。

其实,定期的精神心理检查非常有必要,它和身体检查一样重要。当心理疾病患者泛滥了,那社会怎能稳定?

当今社会,各种压力超负荷的作用于人们的精神之上,使人们的精神面貌及心理健康面临着严峻挑战。抗压能力稍强的人,可能通过自我调节能够得到缓解;而对于那些承受压力能力弱的人,长期的心理问题和精神异常就会诱发抑郁症、焦虑症、心境障碍等精神疾病,甚至产生精神分裂,并伴有消极自杀或迫害别人的观念或行为。

如今,心理问题已经逐渐转化为全球性的问题,各国都在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重视精神心理健康,并且理解、接纳、关爱精神疾病的患者,消除生命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