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之间如果距离太近,感到拥挤,在心理上会产生不舒适的感觉。因为,拥挤破坏了一个主体对领域和空间的需要,而扰乱了正常的行为。
由于每个人都需要自己的空间和自由活动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我们可以不受别人的干扰,不受别人的监督,不用提防别人,可以自由自在,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样的状态当然很放松,而周围的人如果过多,则使我们无法实现这些要求。
所以,人们为了保持心灵上的这种空间和自由,只能用来排斥他人,使他人和自己保持一定的距离。心理学家发现,生活在大城市的人比小城镇的人更粗野,更缺乏体谅和教养。而且,大城市居民还比较孤僻和沉静寡言,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次数与种类,要比郊区少得多。他们不愿意向陌生人微笑或说话,在危难时,不太愿意帮助别人。在发生命案时,路人或邻居甚至不会向警察报案。
我们自己也很容易体会到这一点。每天上下班坐公共汽车,当公共汽车上特别拥挤时,人很容易精神紧张。在拥挤的人群中,要保持身体的平衡,要提防扒手,还要小心被人踩到脚,可能还要忍受一些难闻的气味……这些都让我们很难放松。
另外,人口的密度与人类的异常行为也有关联。犯罪学家的研究证明,犯罪与人口密度往往成正比:城市里的犯罪率始终比郊外高。同样,在人口集中的地区,经常发生有意破坏文化艺术的行为和青少年犯罪。
心理疾病与人口密度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城中,心理疾病的发生率最高,当转向人口密度较稀薄的郊外,心理疾病发生率逐渐下降。
过度拥挤还与死亡率高度相关。有个研究调查了某个国家的监狱体系和精神病院,证明死亡率随人口的增长而上升,随着人口的减少而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