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人自古有种“悲秋”情结,多的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少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悲秋”是人体正常的身心反应,秋风萧瑟、万木凋零、天气阴霾冷湿,这些都让人触生凄凉、郁闷、悲哀、忧虑等负面情感,而相比年轻人来说,老年人更容易患上“悲秋综合征”。
老年人人生经历丰富,天气的变化会引起他们诸如经济收入、家庭关系等方面的联想,进而产生情绪低落、失眠健忘等问题。另外,季节交替容易引发老年人身体不适,原有的慢>性病也容易在这段时间发作,天气的变化使他们更加担心身体。那么面对“悲秋”情绪该如何调节呢?
1、多晒太阳,让房间更明亮
科学家发现,每天照射一定量的太阳光或明亮的人工光线,可以减少秋季抑郁症病人的自杀念头。当阴雨天或早晚无阳光时,应尽量打开家中的全部照明装置,使屋内光明敞亮。人在这种光线充足的条件下进行活动,可调动情绪,增强兴奋性,从而消除抑郁情绪。
2、增加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
情感低落、思维混沌、迟缓、言语减少……都是身心失衡后体现出来的症状。如果感到情绪不佳,不妨多抽时间外出走走,或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3、心态调节,学会排解
心理学家认为,激发抑郁症发作的心理因素,对老人而言,主要是情感方面的需求。因此,老人可多接触同龄朋友,学会倾诉排解,切莫庸人自扰。
编辑/包蕾 图/夏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