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我们都有个宿敌叫“别人家的小孩”:
Ta脾气很好,天天就知道读书,长得又好看,每次考试到考年级第一。长大以后,ta还交了一个温柔体贴又有钱的男/女朋友。研究生和公务员全考上了,现在一个月近万元工资……
就这样,从小我们被“别人家的孩子”虐得死去活来。
难道在父母眼中,别人家的孩子一切都是好的?别人家的孩子才最听话?别人家的孩子才更胜一筹吗?
当然不是。但为什么为人父母都如此偏爱“别人家的”,却总是忽略了“自己家的”呢?
——其实爸妈们只是望子成龙太心切。
“比较”是人的正常心理活动
在远古时代,比别人强壮的就会获取更多的生存资源,跑得慢的也许最终成为别人的猎物…...可以说没有比较就没有人类。但比较也分好与坏。
1、主动比较,催人上进
主动比较是发自内心的将自己与他人做比较。这种比较可以帮助个体更好的评价自己。
除此之外,“主动比较”的另一个好处就是激励,我要好好学习,努力超过某某。这是从心里暗下决心,它是催人进步的最大动力。
2、被动比较,后患无穷
首先,导致孩子迷失自我。
其次,造成孩子喜欢攀比的心理。
再者,致使孩子缺乏自信。
最后,造成孩子心理阴暗。
望子成龙是人之常情,但是处处比较,就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伤害。那么,如何避免给孩子造成伤害呢?
如何让孩子更健康的成长?
1、不盲目比较
父母总夸别人家的孩子,出发点都是为了让自家孩子从对比中找到差距,从而取长补短。为此,家长最需要做的就是“反思”,经常反思自己是否拿自家孩子的某些短处,去比较别人家孩子的长处?如果有,及时悬崖勒马。
2、尊重个性
孩子出生就有不同的“先天气质”,有内向和外向之分,对于外向的,适当的比较会起到激励的作用,而对于内向敏感的孩子,则建议用更柔和的方法,更多的耐心去对待。
3、换位思考
经常拿孩子做比较的父母,不妨回想自己的小时候,站在孩子的位置上审视自己,看看自己到底有多少爱变成了伤害?
最后小编想说,培养孩子成长的方式有很多,拿别人家的孩子来做对比,无疑是下策,爱孩子,就不要再做孩子心中的“假爸妈”了。
来源:科普中国、壹心理、知乎网
编者/雪娇;图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