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抑郁症、焦虑症等各种心理疾病和精神障碍的高发季节。很多人在春天会有乏力、眼睛干涩、食欲不振、心浮气燥或情绪疲软、心情不爽等不适感觉,特别是有情绪障碍患者更觉心情低落,郁闷多虑,焦燥不安,夜寝梦绕。为什么春季里有些人容易情绪障碍呢?春天多雨、潮湿,气压比较低,气温变化大,人易犯“春困”。老话说:春困秋乏。其实很可能就是由于肝气不疏,导致夜间睡眠质量下降,白天才常常感觉神疲乏力、心情焦燥。
什么是”情绪感冒”?
我们大脑有一个情绪中枢,它专门管理我们的情绪。实际上每个人都有情绪感悟,比如愤怒情绪、悲伤情绪、欢快情绪等。情绪是一种感受,是一种激越或兴奋的心理状态。通俗地讲,情绪本身有负面和正面的,我们说“感冒”,就是说它在灰色、负面的情况下太多了,即“情绪感冒”。
而抑郁症也被称为“情绪感冒”,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精神疾病。
专家表示,全球每年因抑郁症自杀死亡人数高达100万人,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病的人类第二大疾病。连今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为“共同面对抑郁,共促心理健康”
抑郁症的高发老年人类型
1、空巢老人。由于长期子女不在身边,生活圈子单一,一旦出现老伴去世或退休等生活事件,也可能诱发抑郁。
2、有较严重躯体疾病的人。由于长期被慢性病痛困扰,又无法得到有效治愈,容易抑郁。
3、退休老人。突然从工作岗位退下,生活重心改变,生活失去方向,也很容易抑郁。
五大妙招应对“情绪感冒”
妙招一:淡泊是免疫剂
做到小事糊涂,大事清楚。整天计较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心会很累。遇事不妨潇洒、大度一点,保持愉悦的心情和内心妙招二:笑是营养素
研究证实,笑能降血压;笑1分钟可以起到划船10分钟的效果;笑还能释放压力,减轻沮丧感;笑可以刺激人体分泌多巴胺,使人产生欣快感。中老年人应多与有幽默感的人接触,多看喜剧、漫画,多听相声。
妙招三:宽容是调节阀
人在社会交往中,吃亏、被误解、受委屈的事总不可避免。面对这些,最明智的选择是学会宽容。一个不会宽容,只知苛求别人的人,很容易导致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使心理、生理进入恶性循环。而学会宽容就等于给自己的心理安上了调节阀。
妙招四:朋友是“不老丹”
老人长期独处会造成巨大的社会心理压力,甚至有可能引起内分泌紊乱和免疫功能下降。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发现,朋友圈广的人平均延寿7年。所以,即使是离退休的老年人,也不要总憋在家里,要努力扩大生活圈子,多和老朋友聚聚,并试着主动向素未谋面的邻居问好。
妙招五:“话疗”是特效药
美国白宫的保健医生曾给布什开过一个健康秘方:话疗,每星期至少与家人交流15个小时以上;夫妻之间每天至少交流两个小时,包括共进晚餐或是午餐。
编者/雪娇;图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