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年人在退休后身体健康衰退,经济收入下降,子女又不在身边,晚景凄凉就容易出现抑郁,身心陷入相互拖累的恶性循环。老人很容易受到生活负性事件的打击而陷入抑郁,对此家人特别是子女应注意多回家陪伴照顾,理解他们的情绪,而不要急着让老人家“转移注意力”“想开一点”。
情绪低落的相关表现
1、过分关注自己的“身体疾病”
躯体症状:主要有睡眠障碍、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全身乏力、性欲减退、便秘、躯体某部位的疼痛等。约有80%的患者有睡眠障碍,可伴有入睡困难和噩梦,还有少数人则表现为睡眠增多。有的患者主动要求治疗,对自己的“身体疾病”十分关注,但常常否认自己的心情抑郁。有的老人虽然承认情绪抑郁,却认为是因为身体不好引起心情不好。
2、情绪不佳
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悲观失望。患者对什么都没有兴趣,提不起精神,高兴不起来,整日忧心忡忡、郁郁寡欢、度日如年、苦不堪言。他们甚至感到绝望、无助与无用感。70%以上的老年抑郁患者可伴有焦虑、紧张,惶惶不可终日。也有的患者无故抱怨别人对他不好,令人无所适从。
3、思维迟缓
患者言语少、语调低、语速慢,自觉“脑子较以前明显的不好使”,程度轻者可以进行言语交流,严重者无法交流。
如何缓解情绪低落
1、强身健体解抑郁
老年人应注意身体健康,每天进行合理的饮食和运动。
长期吸烟、饮酒的老年人应逐渐减量,最终戒断,因为戒烟、戒酒可以保护脑神经。
定期去医院体检,参加社区健康普查,做到疾病早发现早治疗。家属要耐心倾听老人对自己心情和病情的叙述,使他们有安全感。
2、陪伴是最好的解药
以往我国的家庭模式是几代同堂,如今许多城市及农村的空巢老人家庭却越来越普遍。缺乏子女的陪伴,老人极易产生孤独感,许多老人甚至精神萎靡。
所以家人的陪伴很重要。子女挣钱孝敬父母固然是好,但是不能忽略了老人的精神生活,平时多抽空回家看看,多与他们交流,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
3、活到老学到老
年纪大的人不仅从父母的角色变成了爷爷奶奶辈的角色,也从有事业的人变成了退休的人。
离退休对于事业心强、社会地位高的人来说,意味着从长期紧张且规律的职业生活突然转到懈怠而无规律的离退休生活,人际关系会变化,社交范围缩小,社会地位下降,极易使老年人产生自卑感和无价值感,很多老人会出现一段时间的适应性障碍。
建议老年人“活到老学到老”,利用很多可以由自己支配的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一些文化活动,如阅读、音乐、舞蹈、书法、园艺、棋类等,既丰富精神生活,又陶冶情操,更能减少孤独、空虚感。
文章来源:新华网
编者/雪娇;图片/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