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发现,参加工作5年以内的人,心理健康问题尤其严重,而第5年则是一个分水岭,这一年有心理健康问题人的比例达到最高,为30.4%,从第6年往后,有心理健康问题人的比例逐年下降。
其实“五年之痒”有来头,从职业发展角度,应届毕业生涉入职场后,第1年是角色转换期,还未适应新的环境,又面临外部各种现实的压力,精神会比较紧张;到了第2年,职场人士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工作技巧,可以独立完成一些执行面的工作内容,他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未解的问题,以及现有工作的双重压力,使得这一阶段的人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在定位危机之后,工作了3-4年的人,在能力不断提升的同时,将获得个人职位晋升,另一些因为能力提升速度不够,或其他因素影响而导致5年之内还未获得晋升的人,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心理紧迫感,这就是人力资源管理者所说的晋升危机。
调查还发现,“80后”的上班族比其他年代出生的人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他们中有31.7%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但是上班族的“五年之痒”并非无解方程。在疏解定位危机和晋升危机造成的压力上,我们一方面可以促进各级机构的扁平化,让个人在组织中能够承担的工作任务更加多样;另一方面在社会价值的导向上,也应从传统的“管人”、“做官”是有能力的表现,转向以“专业”为导向的认知,不论是担任主管,还是在技术领域有自己的专长,都是有能力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