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博上一组高三学生集体打着吊瓶备战高考的照片在网络上走红。灯火通明的教室里,学生埋头苦读,教室里拉着铁丝挂了20个左右的吊瓶,此番情景让人震撼。照片中的这个高三班被网友戏称为史上最刻苦“吊瓶班”。
近年来,“吊瓶班”这样的怪象不是个例,“极端备考”现象非常普遍。其实,这般现象的出现,源于各方的压力。
如今的高考,不光是考生的战场,更是家庭与社会的战场,家长、老师、政府的重视程度不亚于学生,甚至高于学生。因此,出现了类似“吊瓶班”的怪象。
这些行为似乎将家长、老师以及社会政府身上的压力给释放了,他们心里是舒服了,以为动足脑筋负尽了责任,可谁知,那些释放的压力其实是转嫁给了学生。高考是需要学习氛围,可在这样奇怪的氛围下,往往起到的是反作用。
事实上,升学率不是营养针打出来的。备考心态才是高考成功的关键。
首先,高考学生要建立一个正确认知感,以“平常心”对待高考。对待高考,应泰然处之,做到战略上藐视它,战术上重视它。认识到参加高考只是一个人生经历,是对前期学习的一个检验而已。学生个人期待水平,应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甚至期待水平更低一点,发挥得会更好一点。家长也应该多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多鼓励孩子。同时,家长的关心要适可而止,不要对孩子“过分关爱”和“过分期待”,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和情绪波动。
其次,要学会放松。在复习时,要学会自我放松。腾出时间听听轻音乐,散散步、做做深呼吸,这样可对身体起到一个放松作用,同时对心理也有一种放松。
再次,要经常自我暗示。考生在进考场时,要抱着我肯定行的态度,给自己鼓足勇气:“我能行!”避免出现消极暗示。特别提醒家长,要把情绪调整好,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露出紧张、焦虑情绪。另外也不要过分地去跟子女唠叨备考、成绩、目标等方面的问题。
最后,做到按时休息,合理膳食。保证充足的睡眠,养精蓄锐来迎接考试。既不能挑灯夜战,牺牲睡眠时间去进行题海战术,也不能过于放松,打破了原来的生物钟。作为家长应该科学安排孩子的饮食,适量增加蛋白质之类的食物,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保证孩子每天的营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