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考生仍需心理调节

[ 作者:掌握健康 创建时间:20130620 来源:掌握健康 ]

高考的结束,就意味着发榜和招生即将开始。在高考后的三个月内,不论是考生还是家长,期待中伴有焦虑,已经成为一种心理常态。考生在“后高考时期”仍要承受许多心理压力,还有很多潜伏的心理危机,高考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考后更需要呵护和关爱。

高考一结束,大部分考生往往想到的是彻底放松一下自己,比如与同学狂欢,通宵上网,天天睡懒觉等。他们认为高考结束便意味着自己熬到头了,所以得好好犒劳一下自己,弥补一下自己这么多年来的艰辛,因此毫无节制地玩。而家长们往往有弥补心态,纵容孩子的这种行为,因此此类现象愈演愈烈。有些考生因此染上一些不良习惯,严重的还会误入歧途。其实,这种逆转对考生们的身心有着巨大的伤害。因此,建议考生“放纵有边,松弛有度”,尽早回归有规律的生活状态。

还有一种考生,高考后感觉自己发挥得不是很理想,估完分后,觉得自己会与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情绪也开始变得非常低落,时常想着考试时的情景,想着那道做错的题,失落之情一发不可收拾,甚至影响了正常生活,吃不好、睡不好、情绪低落、自怨自责,有的甚至性格突变暴躁,让人觉得难以理喻,往往在与家人争执中情绪一触即发,严重的会出现轻生念头,甚至采取轻生行为。对于这类考生,家长一定要及时发现及时干预,防患于未然,别让高考成为许多人生命中的苦痛与梦魇。

既然高考已经结束,就不要停留在过去的考试情景中,要回归到当前,对高考、对自己未来进行正确认知。当在“后高考时期”出现负面情绪时,也不要害怕,及时进行调节。如找家长或好朋友沟通倾诉,或参加一些有益的运动来排泄不良情绪。当然,也可以通过找专业老师,正确疏导。

作为家长,同样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对于那些考不好或平时学习成绩就不好的孩子不要过多指责。要尽力保持正常状态。既不要冷淡也不要过分殷切,否则,容易对考生形成一种负面暗示,给考生增加心理压力。同时多与孩子沟通,高考成绩固然重要,孩子的心灵健康、快乐成长应该更重要。平时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一旦发现孩子出现情绪低落、烦躁等异常情况,家长要高度重视,并做出正确的引导,陪伴孩子平安度过这段特殊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