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的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据骨科专家介绍,目前临床数据表明,骨质疏松症患者年轻化趋势严重,10年来病人年轻了10岁。
骨质疏松症就是骨骼密度下降,骨的脆性增加,骨折的危险性增加,即使是轻微的创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骨折。缺钙是导致骨质疏松的最大元凶。想要预防骨质疏松,那就一定要在年轻的时候有足够的骨质积累。
骨量就比如同人体内的“骨银行”,年轻时储备的骨量越高,相当于在“银行”中的“储蓄”越多,可供人们日后消耗的骨量就越多。峰值骨量的多少主要是由钙的摄入、遗传因素、营养状况、生活习惯等决定的。钙的足量供应以及运动都可以增加“骨银行”的骨量储备。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般在30岁~35岁达到一生中所能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峰值骨量的高低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峰值骨量越高,也就越不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大家公认的影响骨量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钙盐的沉积。因此补钙要趁早,以期得到更高的骨量。
一生中不同年龄时期骨钙的含量是不同的,出生时,全身钙含量仅为25g,在儿童,为了配合骨骼生长,人体需要吸收比常人更多的钙,人体内的钙也在逐渐增加。到了成年期,体内钙含量可达100-200g;30岁左右人的骨量达到一生中的最高峰,这个时候的骨量就叫做峰值骨量;人过中年,骨钙每年约丢失0.7%~1%,50岁起骨量平均每年丢失0.5%~1%,绝经后妇女平均每年平均丢失骨量3%~5%,妇女骨丢失最终可达峰值骨量的30%~40%,男性丢失20%~30%。
人到老年,由于体内组织器官功能减退,各种激素分泌减少,骨代谢紊乱,吸收的钙不能补偿排泄的钙,体内就处于负钙平衡状态。这时候为保证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体内主管钙代谢的系统就会动用骨库中的钙来维持血钙的平衡。就好比年轻的时候工资多,那就要存钱,年纪大了如果没有收入,那就会动用银行的资产。
正因为如此,补钙不是老年人的工作,而是一项长期任务,它可以贯穿人的一生,在35岁前就该往你的骨银行储存积蓄,以备老年时期可以透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