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否经常关掉电视、电脑准备睡觉,却在睡前躺在床上拿着手机刷微博、玩游戏?调查发现,超过六成网友有睡前玩手机的习惯。
近年来,智能手机广泛普及,尤其与年轻人的生活密不可分。而智能手机可以上网、游戏、聊天等,相当于把普通电脑的功能,全都通过一个小小的手机来实现。这样一来,导致手机逐渐取代了电脑,从而使得越来越多的人离不开手机。
而根据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报道,国际照明研究中心(LRC)“光与健康”项目带头人马里亚纳·费格罗教授介绍,研究结果表明,在床上使用1个多小时的手机、平板电脑或者其他会发光的电子产品,会减少人体生成褪黑激素,减少的幅度大概为22%。而一旦人体的褪黑激素受到了某种程度的抑制,生理周期将受到影响,使睡眠处于浅状态。甚至有些人玩手机超1小时后,处于兴奋状态,不得不继续玩下去,使第二天情绪变差,易焦虑、沮丧。对青少年来说,这种不良影响更大。
研究小组里的科学家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认为电子产品是抑制人体生成褪黑激素的罪魁祸首。而褪黑激素恰恰是控制人们生物钟的关键。科学家建议,夜晚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时候,尽量调低亮度,并且控制使用时间,最好别超过45分钟。
对此,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心身科主任陈炯主任医师表示,人的松果体会分泌一种褪黑激素,这种激素和人的睡眠密切相关,它在晚上8点以后进入分泌旺盛期,直至12点左右达到分泌顶峰,之后逐渐下降。专家分析,褪黑激素的分泌多少,和光源的强弱有很大关联,如果人晚上经常处在工作状态,开着灯或其他发光物体,会对褪黑激素分泌造成影响,减少其生成,那么也肯定会影响睡眠状况。